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Bowlby将婴儿依恋发展划分为()
A: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B: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
C: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最高级依恋
D: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特定的依恋阶段、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这种研究设计属于()
A:横断研究设计
B:纵向研究设计
C:相关研究设计
D:聚合式交叉设计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临床法
D:心理测验法
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
A:验证性实验
B:探索性实验
C:自然性实验
D:实验室实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呈()
A:正偏态分布
B:正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非常态分布
简述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影响的主要表现。
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
皮亚杰认为,个体通过练习可以获得两类经验:第一类是(),第二类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性格有两次快速的发展,第一次是在小学六年级前后,第二次是在()前后。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
A:1879年
B:1882年
C:1900年
D:1905年
对教师的期望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马斯洛
D:罗森塔尔
学习的试误说
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开始过渡的年级是()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小学生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龄是()
A:6~7岁
B:7~8岁
C:8~9岁
D:9~11岁
下列不符合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是()
A:从表面到内部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抽象思维发展到具体思维
D:从呆板的思维发展到灵活的思维
将人格特质分为一般特质和特有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荣格
D:弗洛伊德
发展心理学主要探讨个体心理()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简述高中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教育过程中要想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师必须具备()
A:了解学生的能力
B:处理教材的能力
C:言语表达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根据个体在知觉过程中的特点,可将智力划分为()
A: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
B: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
C: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
D:独立型和顺从型
抓住“发现法”的实质,为之提供理论基础,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加涅
下列
不属于
影响学习策略的内部学习条件的是()
A:原有知识背景
B:元认知水平
C:训练方法
D:归因模式
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研究其惧怕情绪发展的方法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
D:试误
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皮亚杰
C:伍德沃斯
D:维果斯基
举例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的信度称作()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折半信度
D:内部一致信度
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认为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A:两种学习任务中所包含的共同成分
B:学习策略的定势
C:对学习策略的理解
D: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的评价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美感发展的主要时期是()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