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中国文学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代表这一时期特有的表现形式,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念奴娇》等词牌
B:继承了唐代以来词的发展
C:出现女词人李清照
D:苏轼是南宋豪放派代表
关于生物体中的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含水量不同
B:同一物种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含水量不同
C: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含水量不同
D:同一器官的不同组织,含水量一定相同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生活课程
D:经验课程
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接受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上位学习
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控制
B:自我认识
C:自我指导
D:自我学习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科隆大教堂中的()是奥托王朝时期的代表作,具有纪念碑式的规模,带有强烈的情绪表现。
A: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
B:尼奥贝群像
C:加莱义民
D:杰罗的十字架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从不畏惧任何外来侵略战争。下列人物为抗击外来侵略做出突出贡献的有①戚继光②郑成功③林则徐④左宗棠⑤邓世昌()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问题。
[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课文导语
本课学习的五首诗,有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有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有杜甫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有岑参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有龚自珍辞官还乡的浩荡离愁,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后练习(部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题。(字数不少于200字)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的行为准则。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若"李宁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且李宁没考上北大,那么下面哪项判断为真?()
A:王路考上了北大
B:王路没考上北大
C:两人都没考上
D:不能确定
比较矢量图和位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矢量图占用存储空间较大,而位图则较小
B:在缩放时矢量图不会失真,而位图会失真
C:矢量图侧重于绘制和艺术性,而位图侧重于获取和技巧性
D:矢量图不适合于表现变化曲线,而位图适合于表现自然景物
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
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以形成学生完美的性格”,这一教育目标是()
A:生理素质教育
B:文化素质教育
C:道德素质教育
D:审美素质教育
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识、对()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
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拥有世袭统治权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
C:尊重上级的权威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
“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卢瑟福利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A:A
B:B
C:C
D:D
2013年5月29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一个大国的崛起,不可能仅仅是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这表明()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政治是经济的基础,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③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④一定的文化会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阅读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一种美好的文学享受。学完古代戏曲单元后,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悲剧戏曲篇目,下列不适合的是()。
A:《窦娥冤》
B:《赵氏孤儿》
C:《墙头马上》
D:《汉宫秋》
一种考试在结果上导致了下列情况的出现: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低水平学生得低分。那么,这种考试的()质量指标高。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