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对恶性组织细胞病诊断具有特异性意义的是()
A:发热
B:全血细胞减少
C:骨髓中吞噬型组织细胞增多
D:骨髓中淋巴样和单核样组织细胞增多
E:骨髓中可找到多核巨组织细胞
离心方法目前发展的现状是什么?
肝病患者血浆胆固醇降低的原因是()
A:LDL活性增加
B:LCAT减少
C:胆固醇酯酶活性增加
D:胆固醇酯酶活性降低
E:胆固醇合成减少
下列均为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清脂类表现,但除外为()
A:血浆TG升高
B:脂蛋白电泳时前β-脂蛋白带深染
C:血浆多呈浑浊状
D: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明显增高
E:血浆VLDL水平增加
同时测定下列哪种血清酶有助于鉴别ALP升高的来源()
A:ACP
B:γ-GT
C:LD
D:CK
E:AST
关于CML错误的是()
A:NAP积分明显升高
B: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C:慢性期时,骨髓中原始细胞<20%
D:以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
E:早期贫血较明显
男,28岁,农民。发热5天,伴皮肤出血点,于1993年11月某日由乡卫生院转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体检:体温38℃,BP9.3/6.7kPa(70/50mmHg),颜面及眼眶有明显充血,球结膜水肿充血,腋下有条索状出血点,肾区有明显叩击痛,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何项最有助于确立诊断()
A:免疫学检查:出血热病毒抗体IgM阳性
B:典型临床表现:头痛、眼眶痛、腰痛、酒醉貌及出血点
C:典型疾病分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典型血象及尿液检查改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有异常淋巴细胞,尿蛋白(+)
E: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地区及鼠类接触史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关于本病流行病学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最常见类型
B:注射疫苗可预防本病发生
C:人群普遍易感,尤多见于青壮年,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D: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农村型为黑线姬鼠,城市型为褐色家鼠
E:虫媒或动物源为主要传播媒介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已进入低血压期,下列哪项不是该期实验室发现()
A:白细胞升高,有异常淋巴细胞
B:血小板降低
C:BUN12mmol/L,Cr200mmol/L
D:蛋白尿及管型尿
E:红细胞总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关于本病流行病学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最常见类型
B:注射疫苗可预防本病发生
C:人群普遍易感,尤多见于青壮年,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D: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农村型为黑线姬鼠,城市型为褐色家鼠
E:虫媒或动物源为主要传播媒介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已进入低血压期,下列哪项不是该期实验室发现()
A:白细胞升高,有异常淋巴细胞
B:血小板降低
C:BUN12mmol/L,Cr200mmol/L
D:蛋白尿及管型尿
E:红细胞总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
癌基因
降血糖作用最弱、作用持续时间最短的药物是()
A:甲苯磺丁脲
B:格列吡嗪
C:格列本脲
D:氯磺丙脲
E:珠蛋白锌胰岛素
关于叶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不耐热
B: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
C: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内脏等食品中
D:每天需要约100μg
E:以上都是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流行性出血热
B:梅毒
C:放疗或化疗后
D: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
E:肺梗死
分选指标主要包括()
A:分选速度
B:分选灵敏度
C:分选纯度
D:分选精密度
E:分选收获率
自身输血的术中失血回输一般不超过()。
A:2000ml
B:3000ml
C:4000ml
D:2500ml
E:1500ml
某患者近来感觉乏力、胸闷、胸痛。1周前患过感冒。检查发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初步诊断为心肌炎。 该病原体属于()
A:正黏病毒科
B:副黏病毒科
C:逆转录病毒科
D:肠道病毒
E:虫媒病毒
2006年以后,国家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重点转为().
A:控制传染源为主
B:消灭钉螺为主
C:保护易感人群为主
D:以机代牛为主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单链负股RNA病毒
D:单链正股RNA病毒
E:双链RNA病毒
血吸虫是哪一阶段感染人体( )
A:虫卵
B:成虫
C:毛蚴
D:子胞蚴
E:尾蚴
正常人一次出汗1L,后饮清水1L。与出汗前相比()
A:受试者的细胞内液为低渗
B:受试者的细胞外液为高渗
C:受试者的细胞内液量增加
D:受试者的细胞外液量增加
E:受试者细胞内和细胞外容量不变
关于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最常用的是双抗体夹心法
B:检测水平可达ng/ml,重复性好
C:以顺磁性微珠作为载体包被抗体
D:发光底物是AMPPD
E:检测水平可达pg/ml,重复性好
出现下列哪种情况,临床监测血药浓度是必要的()
A:使用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B:使用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在体内消除速率常数与剂量有关的药物及半衰期长的药物
C:患者有肝、肾、心、胃肠道疾病时,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时
D:长期使用的药物及合并用药时
E:以上都是
固相萃取法萃取有机物,利用的机制有()
A:沉淀
B:吸收
C:吸附
D:分配
E:离子交换
正常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A:0.5~0.7
B:0.005~0.05
C:0.2~0.4
D:0.03~0.08
E:0.01~0.05
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Goodpasture综合征
B:Graves病
C:重症肌无力
D: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E:新生儿溶血症
免疫荧光标记的常用荧光染料对应正确的包括()
A:FTTC(异硫氰酸荧光素):绿色530nm
B:PE(藻红蛋白):橙黄色575nm
C:PerCP(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深红色675nm
D:PI(碘化丙啶):橙红色620nm
E:APc(别藻青蛋白):红色660nm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包括( )
A: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B: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与筛选
C:细胞融合
D: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E: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胚胎感染的病毒有()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乙肝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鼻病毒
不属于
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接触性皮炎
B:过敏性休克
C:过敏性鼻炎
D:过敏性胃肠炎
E:荨麻疹
急性炎症时,上皮细胞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慢性炎症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数量及毒力
B: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
D: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E: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A: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B:血清铁减低
C:血清铁饱和度减低
D:血和尿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E:骨髓增生活跃
首页
<上一页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