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医内科高级职称
治疗痢疾各型的首选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湿热痢用芍药汤
B:寒湿痢用真人养脏汤
C:疫毒痢用白头翁汤
D:休息痢用连理汤
E:阴虚痢用驻车丸
患者,女,40岁。3年前发现患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近半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心悸,气短。心功能为().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以上都不是
地龙在补阳还五汤中的作用是()
A:熄风止痉
B:清热平喘
C:利水消肿
D:活血通络
E:以上都不是
降逆调中
风湿头痛的病因病机是()
A:风挟湿邪
B:湿邪困脾
C:痰浊内生
D:湿蒙清阳
E:清阳不升
患者,男,57岁,患慢性肝炎8年余。现症:右胁下积块明显,质地稍硬,固定不移,按之胀痛,形体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舌质暗,脉细涩。如积块肿大坚硬而正气受损者,可兼服()
A:大黄蜇虫丸
B:散肿溃坚丸
C:鳖甲煎丸
D:失笑散
E:化积丸
瘿病气郁痰阻证的主方是()
A:海藻玉壶汤
B:四海舒郁丸
C:栀子清肝汤
D:藻药散
E:鳖甲煎丸
清燥救肺汤所治痿病的主症是()
A:肢体软弱无力
B:皮肤枯燥
C:咽干呛咳
D:舌红苔黄腻
E:起病于发热之时或热退后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对组织起主要作用的是()
A:IgA型类风湿因子
B:IgG型类风湿因子
C:IgM型类风湿因子
D:IgG型类风湿因子和抗原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E:IgG型类风湿因子和抗原IgM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患者,男,50岁。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关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下列各项中,哪项没有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的作用()
A:禁食及胃肠减压
B:抑肽酶
C:H受体拮抗剂
D:生长抑素
E:抗胆碱能药物
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是
A:清热解毒
B:祛邪截疟
C:祛邪扶正
D:祛邪化痰
女,46岁,平素体虚,突受惊吓,出现昏厥,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气息低微,舌质淡,脉沉弱。辨证属()
A:食厥
B:暑厥
C:痰厥
D:气厥
E:血厥
癃闭形成的病理因素有()
A:湿热
B:痰饮
C:热毒
D:气滞
E:痰瘀
呕吐的辨证要点有()
A:辨实呕与虚呕
B:辨病位在上在下
C:辨呕吐物
D:辨可吐与止呕
E:辨可下与禁下
对于消渴的并发症常配用下列哪些治法()
A:活血化瘀
B:清热解毒
C:健脾益气
D:温补肾阳
E:滋补肾阴
眩晕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其发病以虚证居多。
胸痹之病因与下列哪项有关()
A:寒邪内侵
B:心虚胆怯
C:饮食失调
D:情志失节
E:年迈体虚
下列因素中,与眩晕病的发生有关的是()
A:外感风邪
B:忧思恼怒
C:恣食肥甘
D:劳倦过度
E:失血外伤
患者症见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面色青惨,四肢厥冷,头汗出,脉沉伏。治宜选用()
A:玉枢丹
B:燃照汤
C:蚕矢汤
D:厚朴汤
E:行军散
水肿的临床特征有()
A:头面肿
B:眼睑肿
C:四肢肿
D:腹背肿
E:全身浮肿
水肿可分为()、()两大类。
《血证论》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女,27岁。1个月前产一女婴,2周前渐感颈前部疼痛,自觉吞咽时疼痛,无多汗、纳差,甲状腺不大,右侧甲状腺区有一个1.0cm×0.5cm的结节,触痛。TT
3
250ng/dL,TT
4
117.2μg/L。下列各项中,哪项试验具有诊断意义()
A:T
3
抑制试验
B:TRH兴奋试验
C:TRAb测定
D:肺部CT检查
E:甲状腺摄
131
I率测定+TT
3
、TT
4
测定
把痹证分为五痹,并阐述了痹与五脏关系的医著是()
A:《金贵要略》
B:《伤寒论》
C:《内经》
D:《诸病源侯论》
E:《证治准绳》
胃痛的病因,在感受外邪之中,以下哪一病邪最易导致胃痛?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热邪
哮()兼喘,而喘()兼哮。
患者小便点滴不通,短赤灼热,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数,最佳选方为()
A:八正散
B:清肺饮
C:沉香散
D:石韦散
E:五苓散
某患者女性,45岁,近二十天来往来寒热,三日一发,热少寒多,伴胸闷,神疲倦怠,口不渴,舌苔白腻,脉弦。治疗以下列何者为宜()
A: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B: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C:解毒祛瘴,芳化湿浊
D: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E:和解表里,温阳祛邪
某男,68岁,头摇不止,肢麻震颤,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粘,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颤证之()
A:阳气虚衰证
B:气血亏虚证
C:痰热风动证
D:髓海不足证
E:风阳内动证
首页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