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自主性问题的辅导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A:个体辅导
B:家庭辅导
C:合作辅导
D:社会辅导
常规管理是学生入校后接受正常的、规范的基本管理工作,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下各项研究中适合使用该方法的是()。
A:研究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途径
C:研究植物叶肉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D:研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转化因子
传播外来文化、促进文化变迁,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有点和局限性。
一个DNA分子转录形成的RNA中,腺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该DNA分子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4%、12%
B:21%、12%
C:30%、24%
D:58%、30%
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凯洛夫
C:杜威
D:布鲁纳

阅读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内容。(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很大。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简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简述教学过程要点。
试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述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
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
宋代对外贸易中,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从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这些物品的进口()
A:推动了国内民间贸易的发展
B:反映了政府垄断对外贸易的特征
C: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
D:促进了传统自然经济的松动
小球动能减小一半,速度从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N,则下列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
A:F1=10N,F2=10N
B:F1=20N,F2=20N
C:F1=2N,F2=6N
D:F1=20N,F2=30N
下列关于辅导目标制定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心理辅导目标必须具体、可行
B:心理辅导目标应具有针对性
C:辅导目标由辅导人员负责制定
D: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统一
适合学生使用的组织策略包括()。
A:形成概念图
B:使用分类
C:运用类推
D:建构图式
E:形成规则或产生式

在师德报告会上,石老师这样回顾自己的教育工作:
一个学生生病了,把刚吃下去的午饭吐了一地,尽管味道刺鼻,但我问自己,如果他是我的孩子,我会嫌弃吗?于是,我拿起工具,弯下腰去收拾干净。
一个学生的数学作业改了好几遍,还是做不对,尽管我很心烦,但我告诉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学生,我也会很着急。于是,我一遍遍地给他讲解,直到他学会。
一个学生很调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要求完成作业,尽管我很生气,但我告诉自己,他还是个孩子,我要帮助他。于是我向家长了解情况,制订帮教计划,号召其他同学也来帮助他。
一个学生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尽管我不喜欢他的行为,但我要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于是,我一次次地观察他,找他谈心,给他讲道理,直到他改正。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石老师的教育行为。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影响
B:地表缺乏植被
C: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D:受冬季风影响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桑代克提出的主要的学习律不包括()
A:效果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迁移律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的测验。
A:能力水平
B:成就水平
C:智力水平
D:知识水平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帮助信教群众摆脱宗教的束缚
B: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C:反对封建迷信
D: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A: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有迹象表明,教师特征与学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存在着相互作用。
“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A:依赖性
B:改造性
C:可塑性
D:主观能动性
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B: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
D: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板更耐腐蚀
某美术教师上校园建筑写生课,直接将学生带到操场,说明材料工具的使用说明后,给学生布置了"教学楼一角"的作业,然后就让学生自由写生,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作业。多数作业出现透视错误,且构图有的太大,有的太小。可美术老师不以为然,认为过程更重要,这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愉快学习。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与分析。
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为争取经济权益,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所做的斗争是()。
A:召开亚非会议
B:组织“七十七国集团”
C:开始南北对话
D:正式结成不结盟运动
下列哪个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A:乌里
B:梅伊曼
C:瓦斯凯
D:克伯屈
瑞典科学家林奈研究生物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诗四首原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单元导语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课文导语本课所选四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让我们随着对人的笔触,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中去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后练习
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四、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回答课文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