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应用最广的镧系元素是()
A:Tb
3+
B:Eu
3+
C:Ce
3+
D:Cr
3+
E:Se
3+
可用来估计胃壁细胞数量的指标是()
A:BAO
B:MAO
C:PAO
D:隐血试验
E:尿素测定
患者男性,47岁。因全身乏力、头晕,手指有麻木感前来就诊。体检:面色苍白,巩膜轻度黄染,舌质绛红色,舌乳头萎缩,心率102次/分。实验室检查:RBC2.3×10
12
/L,Hb78g/L,WBC4.9×10
9
/L。Coombs’试验阴性。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确诊还需做的检查是()
A:胃镜
B:血清铁测定
C:凝血因子检测
D:叶酸、VitB
12
检测
E:骨髓穿刺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到的红细胞是()
A:靶形红细胞
B:嗜点彩红细胞
C:棘形红细胞
D:口形红细胞
E:巨幼红细胞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最典型的特征是()
A:孤立性幼红细胞岛
B:吞噬细胞增加,形成"星空样"图像
C:检出典型巨核细胞
D:各系细胞巨幼变,分裂象易见
E:骨小梁减少、变细或虫蚀样缺损
特异性IgE的检测方法是()
A:单项环状免疫扩散法
B:放射免疫分析法
C:免疫斑点法
D:免疫固定电泳
E:血细胞比容管法
胰腺分泌的激素通常
不包括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
D:血管活性肠肽
E:胃泌素
关于浆膜腔积液细胞分类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
B:慢性疾病,如结核、梅毒等引起的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
C:结核性浆膜炎在早期的积液中亦可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
D: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的积液
E:变态反应所致的渗出液中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Ⅲ型超敏反应中浸润的细胞主要是()
A:单核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肥大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细菌合成代谢的产物
不包括
下列哪项()
A:热原质
B:毒素和侵袭酶
C:抗生素
D:维生素
E:核膜
尿干化学试带法测定白细胞是检测()
A:单核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钙离子对应的凝血因子是()
A:
因子
B:Ⅱ因子
C:Ⅲ因子
D:Ⅳ因子
E:Ⅴ因子
患者,女性,30岁。因发热、乏力、恶心、腹痛、皮肤黄染就诊。实验室检测ALT1178U/L,AST300U/L,胆红素增高,抗HAV-IgM(+)。诊断:急性甲型肝炎病毒型肝炎。实验室检测HAV-IgM抗体最常用的ELISA类型是()
A:双抗体夹心法
B:双抗原夹心法
C:竞争法
D:捕获法
E:间接法
不易导致厌氧菌感染的是()
A: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B:机体免疫力降低
C: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D:长期应用头孢菌素,四环素等无效的患者
E: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烧伤患者常需大量输用的是()
A:纯化因子Ⅷ制品
B:单采血小板制品
C:白细胞制品
D:白蛋白制品
E:血浆
仅见于SLE,特别是活动期SLE()
A:均质型
B:斑点型
C:核膜型
D:核仁型
E:胞浆型
患者,女性,2岁,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头晕、乏力、纳差2个月。两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均明显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1cm,脾肋下3cm,Hb42g/L,WBC18×10
9
/L,血涂片中原始细胞占87%,胞体较小,胞浆未见Auer小体,涂片中有较多退化细胞。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对本病诊断后的分型,目前主张采用()
A:免疫分型法
B:骨髓形态学分型法
C:FAB分型法
D:MIC分型法
E:染色体核型检查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为了本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检查应作为首选()
A:肝功能检查
B:骨髓细胞学检查
C:淋巴结穿刺涂片
D:细胞化学染色
E:血常规检查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在进行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嗜睡、呕吐、抽搐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增高,涂片中见到白血病细胞,则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B:淋巴瘤
C:细菌性脑膜炎
D:病毒性脑炎
E:以上都不是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如经过化疗后,认为病人已达到完全缓解,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骨髓粒、红、巨核三系比例正常
B:原始细胞<5%
C:血象恢复,无白血病细胞
D:临床无浸润的症状和体征
E:以上均不能判断是否缓解
使用全自动微孔板式ELISA分析仪检测抗原或抗体的设计原理是()
A:免疫荧光测定原理
B:酶免疫测定原理
C: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原理
D: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原理
E:免疫浊度测定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的常用温度是()
A:25℃
B:28℃
C:37℃
D:40℃
E:56℃
间接凝集试验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的划分是依据()
A:包被抗原的性质
B:参与反应的颗粒
C:抗原或抗体致敏载体
D:反应方式
E:载体选用胶乳或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主要以糖酵解供能的原因是()
A:缺氧
B:缺少TPP
C:缺少辅酶A
D:缺少线粒体
E:缺少微粒体
结核分支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
A: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
B:鲍-金培养基
C: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D:罗-琴培养基
E:庖肉培养基
分离流感病毒应采集()
A:鼻咽漱液
B:粪便
C:血液
D:脑组织
E:尿液
关于荧光免疫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光谱指固定检测发射波长,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所记录到的相应的荧光发射强度
B:荧光分子不会将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转变成荧光
C:荧光效率=激发光强度/荧光强度
D:选择激发光波长最接近于荧光分子的最大发射光波峰,且测定光波长接近于最大吸收峰波长时,得到的荧光强度最大
E:激发光谱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下所记录到的样品发射荧光的相对强度
假定血糖在常规实验室20d测定的质控结果的均数为5.6mmol/L,标准差为0.5mmol/L,第1个月在控数据的平均数为5.6mmol/L,标准差为0.2mmol/L。累积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为5.5mmol/L,标准差为0.3mmol/L,第1个月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中7.2应判断为()
A:在控
B:失控
C:警告
D:均值±2.5s范围内
E:均值±3s范围内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用的分层液是()
A:Percoll分层液
B:Ficoll分层液
C:(NH
4
)
2
SO
4
D:NaCl
E:CaCO
3
缺铁性贫血()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B: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C: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均增高
D: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均降低
E: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正常
对凝血酶敏感的因子是()
A:因子Ⅱ、Ⅶ、Ⅸ、Ⅺ
B:因子Ⅰ、Ⅴ、Ⅶ、Ⅹ
C:因子Ⅷ、Ⅸ、Ⅹ、Ⅴ
D:因子Ⅸ、Ⅹ、Ⅺ、Ⅻ
E:因子Ⅰ、Ⅴ、Ⅷ、
输血后血循环超负荷可引起以下临床症状,除外()
A:浑身抽搐
B:胸部紧迫感
C:周身水肿
D:剧烈头痛
E:发绀
在半固体培养基内可以出现倒伞行生长的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产单核李斯特菌
C:炭疽芽孢杆菌
D:厌氧类白喉棒状杆菌
E:枯草芽孢杆菌
活化蛋白C(APC)能灭活下列哪些因子()
A:因子Ⅴ和Ⅷa
B:因子Ⅶa和Ⅹa
C:因子Ⅸa和Ⅸa
D:ATⅢ和肝素辅因子Ⅱ
E:因子Ⅴa和Ⅹa
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共同激活的是()
A:因子Ⅶ
B:因子Ⅷ
C:因子Ⅸ
D:因子X
E:因子Ⅻ
首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