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水文勘测工
()换水前一天应用备用蒸发器加上20mm清水加盖后置于观测场内,待第二天原蒸发器观测后,将备用蒸发器补足20mm清水替换原蒸发器。
A:自然水池
B:20cm口径蒸发器
C:80cm口径蒸发器
D:E601型蒸发器
用于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的水样,在加1+10盐酸调至pH值≤2、加入抗坏血酸0.01~0.02g除去残余氯及1~5℃避光保存等条件下,样品可保存()时间。
A:3h
B:12h
C:48h
D:7d
期垂线平均流速公式中,相对水深0.15、0.5、0.85测点流速的权重分别为()。
A:1、1、2
B:1、2、1
C:1、2、2
D:1、1、1
水深情况下,悬移质取样仪器常挂装在铅鱼上或安装在铅鱼肚仓中,仪器要挂装()、装卸方便。
A:铆死
B:焊接
C:牢靠
D:灵活
通过测量水体的静水压力,实现水位测量的仪器称为()水位计。
A:雷达
B:压力式
C:超声波
D:浮子式
瞬时水样是指从水体中()的随机采集的样品。
A:连续
B:不连续
C:继续
D:延续
筛分显微镜及投影仪检验法是,用粒径大于0.062mm的泥沙样品,用试验套筛按常规法进行()次测试分析,级配系列为G
ij
。然后用显微镜或投影仪对该样品再进行分析,所得成果作标准级配系列B
ij
,按标准1次和常规若干次的对比模型估算偏差。
A:4
B:3
C:2
D:1
要求传感器的探头感应面应与水面平行的是()自记水位计。
A:压阻式
B:气泡式
C:雷达
D:超声波
地下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时空变化性、有限性、与()相互转换性、不可取代性和广泛性、自调节性、质优性、系统性等特点。
A:地表水
B:空气水
C:海水
D:生物水
地下水开采量监测(用水定额调查统计法)原始记载表中,“农田灌溉地下水开采量”根据“()”、“灌溉定额”、“灌溉次数”三者的连乘积填写。
A:灌溉用水
B:灌溉质量
C:灌溉体积
D:灌溉面积
水文三等水准测量使用中丝读数法,同站黑、红面读数限差为()mm。
A:1
B:1.5
C:2
D:3
洪痕可靠程度一般如何评定?
降水观测场地查勘范围,拟设站地点2~3()。
A:dm
2
B:cm
2
C:m
2
D:km
2
泥沙密度测定作业,将装好样品的比重瓶放在砂浴锅上(或在铁板上铺一层砂子,放在电炉上)煮沸,并不时转动比重瓶,经()min后,冷却至室温。
A:5
B:10
C:15
D:20
流量不确定度仅是垂线流速不确定度的函数。
在测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COD的水样中,加入氯化汞或三氯甲烷、甲苯作防护剂以抑制生物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盐的()作用。
A:水解
B:电离
C:物理挥发
D:氧化还原
有共同适用粒径范围的两种颗粒分析方法,才可建立两种颗粒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
在自记水位观测记录摘录时,当水位()且变率均匀时,可按等时距摘录。
A:变化不大
B:变化较大
C:跨峰顶
D:跨谷底
比降—面积法测流属于()法。
A:物理
B:化学
C:水力学
D:积宽
水情信息编码校核,要确认标识符,注意空格,()及有效数字。
A:核对数据数值单位
B:核对发报人员
C:测验段次
D:测验时间
从泥沙来源观点讲,全沙包括()和冲泻质。
A:悬移质
B:推移质
C:河床质
D:床沙质
对于多沙河流,含沙量影响着垂线流速分布曲线的线型,进而改变了浮标系数的数值,是影响浮标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避雷针的针尖上或避雷线()悬挂收音机、电视机天线或晒衣服的铅丝。
A:必须
B:可以
C:应该
D:不允许
水位观测时钟校核,应()将使用的时钟与标准北京时间核对一次。
A:每年
B:每季度
C:每月
D:每天
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
悬移质泥沙测验仪器可分为()大类:第一类为取样仪器,第二类为现场直接测定含沙量的物理仪器。
A:两
B:三
C:四
D:五
下列选择,不适合用水文四等水准进行高程测量的是()。
A:引测校核水准点
B:引测基本水准点
C:固定点
D:洪水痕迹
特殊情况下()原始观测记录但附原始观测记录应扣分;未附原始记录,未说明原因的加重扣分。
A:重抄
B:重复
C:重来
D:重新
流量与悬移质泥沙较严格的单次测验相当于一个工程施工过程,并且由于在测验过程中流水不停,使测算的断面流量Q、断面输沙率Qs和断面平均含沙量C等江河水文物理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难于取得所谓的客观真值,二是不易在真值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另外还有如何确定测算的水文物理量的代表时刻等问题。
A:再次测量
B:多次测量
C:循环测量
D:重复测量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硝酸酸化至pH值为1~2,既可以防止重金属的水解沉淀,又可以防止金属在器壁表面上的(),同时在pH值为1~2的酸性介质中还能抑制生物的活动。
A:解析
B:溶解
C:吸附
D:电离
首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