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疾病控制高级职称

影响N-亚硝基化合物致癌作用的因素有()。
A:化合物的种类与结构
B:食物的加工与烹调方法
C:化合物的剂量与摄入途径
D:动物的种类
E:以上都是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不应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A:设计时,进行成组配比设计
B:设计时,进行个体配比设计
C:配比时,选择尽可能多的条件加以配比
D:分析时,采用多层分析方法
E:分析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下列各类疾病中,主要应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A:职业病
B:冠心病
C:糖尿病
D:高血压
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人类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症状不包括()。
A:发热、头痛
B:贫血、头昏
C:流眼泪、流口水
D:狂躁不安
E:视水生畏
为研究某感冒药物疗效,试验组服该新药,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这属于()。
A:实验对照
B:空白对照
C:安慰剂对照
D:标准对照
E:自身对照
脊髓灰质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脑神经瘫痪
B:中枢性呼吸衰竭
C:外周性呼吸衰竭
D:循环衰竭
E:中枢性及外周性呼吸衰竭
社会因素影响人类健康,主要是通过()。
A:躯体感受
B:心理感受
C:宗教信仰
D:文化教育
E:行为生活方式
由样本算得相关系数r=0.88,说明()。
A:两变量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B:r来自高度相关的总体
C:r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为大于0的总体
D:r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不为0的总体
E:以上都不一定对
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特点是()。
A:周期性
B:长期性
C:持续性灼痛
D:节律性
E:疼痛-便意-便后缓解
疟原虫感染者可产生()。
A:消除免疫
B:带虫免疫
C:终身免疫
D:先天性免疫
E:足以防止每次感染的保护性免疫
包虫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狼
B:犬
C:牛、骆驼
D:豺
E:羊
某男,20岁,战士,10天前帮农民收种水稻,突然寒战,发热40℃伴剧烈头痛,眼痛,乏力,眼红,纳差,腹股沟触到肿大的淋巴结2个,肝肋下1.5cm,白细胞13.0×109/L,中性80%,黄疸指数70单位,丙氨酸转氨酶180单位,可能为()。
A:急性黄疸性肝炎
B:流行性出血热
C:黄疸出血型钩体病
D:斑疹伤寒
E:登革热
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中,下列哪句叙述是错误的()。
A:急性血吸虫病可有间歇性发热
B:流行区的日本血吸虫病以急性发病多见
C:晚期血吸虫病中以巨脾型最为常见
D:日本血吸虫病可以导致儿童发育不良而引起侏儒症
E:急性血吸虫病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在营养学中,矿物质是指()。
A:微量元素
B:宏量元素
C:金属元素
D:微量元素+宏量元素
E:金属元素+微量元素
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A:死亡率
B:病死率
C:发病率
D:感染率
E:罹患率
在某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的临床随访研究中,不属于截尾数据的是()。
A:随访对象死于其它疾病
B:随访对象因在随访期间移民出国
C:随访对象因严重付作用未能完成治疗
D:随访对象到研究结束时仍未死亡
E:随访对象失去联络
某新药临床试验中,将5个医院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试验药+对照药的模拟剂,B组给予对照药+试验药的模拟剂,整个过程中医生不知道病人属于试验组或对照组。为控制偏倚,本试验中采用的技术方法是()。
A:同时、同地对照、多中心
B:随机化、单盲、重复
C:随机化、重复、单盲双模拟
D:重复、单盲双模拟、对照
E:随机化、单盲、对照
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
A: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
B:因伤残所致的寿命损失年
C:因伤残而存活的寿命年
D: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E:以上均不正确
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治疗并殖吸虫病目前常用的有效剂量、疗程为()。
A:每日40mg/kg,连服5天
B:每日50mg/kg,隔日分次服,15个治疗日为1个疗程
C:每日100mg/kg,连服3天
D:每日150mg/kg,连服2天
E:每日25mg/kg,连服7天
实验设计的4个基本原则是()。
A: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均衡原则
B:抽样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均衡原则
C:对照原则、随机原则、抽样原则、均衡原则
D:分组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均衡原则
E:对照原则、随机原则、分组原则、均衡原则
关于流行性斑疹伤寒,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初步诊断
B:用血清学实验和病原体分离确诊
C:用多西环素治疗
D:灭虱
E:灭蚤灭鼠
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机体出现临床症状的这一段时期称为()。
A:传染期
B:潜伏期
C:前驱期
D:隔离期
E:发病前期
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布特征()。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相差很悬殊,高度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在地中海沿岸等地
B: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南亚、南美、非州等地区,西方国家主要为散发或输入性病例
C:流行与卫生水平关系很大,西方国家抗体流行率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
D:世界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病毒携带率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
E:世界上抗体流行率虽不平衡,但相差不特别悬殊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一般人群选病例,则不会出现()。
A:容易寻找对照
B:工作较难进行
C: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
D:结果外推性较好
E:选择偏倚较大
关于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
A:确定易感人群
B:估计流行特征
C:决定预防措施
D:追踪传染来源
E: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四格表资料中,计算χ值时,不能直接使用基本公式和专用公式,而需要进行连续性校正的条件是()。
A:n>40且A≥5
B:n>40且1≤T<5
C:n≥40且1≤A<5
D:n≤40
E:n>40且T<1
下列哪项不是乙类传染病()。
A:艾滋病
B:非典
C:禽流感
D:肺结核
E:麻风病
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称为()。
A:彻底消毒
B:疫源地消毒
C:终末消毒
D:随时消毒
E:预防性消毒
我国西南某地,一个干部途中拾得一只自毙旱獭,尚未腐烂,取旱獭胆生食。2日后,恶寒、战栗、发热40℃,脉搏细速,呼吸急促,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病初干咳,继之咳频,吐泡沫状鲜红血痰,病情恶化很快,发病后2日死亡。患者最可能患感染的疾病是()。
A:鼠疫
B:登革热
C:肺炭疽
D:土拉伦
E:流行性出血热
随机选择5所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随访3年结果表明85%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生该病,由此研究者认为()。
A: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B:该疫苗预防有效,因可保护85%儿童不生病
C:不能下结论,因为3年观察时间不够
D: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仍有15%儿童生病
E: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