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测得某地20名男青年的脉搏数(次/分)分别为70、69、73、……67。该组资料应为()
A:数值变量资料
B:无序分类资料
C:有序分类资料
D:等级分类资料
E:圆形分类资料
在正常机体,下述哪个部位是无菌的()
A:皮肤表面
B:黏膜表面
C:外耳道
D:血液内
E:眼结膜
免疫比浊分析主要用于检测()
A:免疫球蛋白、补体等
B:肿瘤标志物
C:病毒血清标志物
D:内分泌激素
E:细胞表面标志
阴性分型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识别序列内或附近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酶。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不会产生()
A:黏性末端
B:5′黏性末端
C:3′黏性末端
D:平末端
E:单链缺口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应用最广的是()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原美国Technicon公司(现Bayer公司)生产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其原理为__________自动生化分析仪。
融合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B/F分离技术特点的方法是()
A:活性炭吸附法
B:双抗体法
C:固相分离法
D:PR试剂法
E:化学沉淀法
老年患者,突然出现胸口剧痛,口蚕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而死亡,其死亡原因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心肌梗死
B:脑出血
C:动脉瘤破裂
D:肺动脉栓塞
E:心力衰竭
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糖尿病患病率为3.35%,按年龄标准化后,甲地糖尿病患病率为3.54%,乙地为3.02%,据此可以认为()
A:甲地年轻人患糖尿病较乙地多
B: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D:甲地糖尿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E:乙地糖尿病的诊断较甲地准确
患者女,心脏听诊A2减弱,同时S2反常分裂,该患者的心脏疾病是()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狭窄
E:肺动脉瓣狭窄
方法学评价是通过__________,测定并评价方法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测定的都是__________。
直线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为负时( )
A:表示Y随X的增加而减少
B:表示Y随X的增加而增加
C:表示Y随Ⅹ的增加而不变
D:表示Y随X的减少而减少
E:表示Y随X的减少而增加
有关多发性骨髓瘤说法正确的是()
A:外周血中异常浆细胞必须超过20%
B:大多数患者血清免疫电泳可见大量IgM型的M蛋白
C:骨髓象中可找到含有Russel小体的异常浆细胞
D:外周血中出现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即可诊断本病
E: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均能找到本-周蛋白
患儿,8个月,米糕喂养,长期腹泻,血红蛋白55g/L,红细胞2.2×10
12
/L,外周血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空白区增大,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体积小的中、晚幼细胞增生为主,细胞外铁阴性,血清铁8.0μmol/L,应考虑为()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C: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恶性贫血
无菌操作是指()
A:无细菌的操作
B:无活菌的操作
C:无病原菌的操作
D:防止病原菌进入人体及污染环境的操作
E:防止环境细菌污染标本及实验材料的操作
下列关于免疫透射比浊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本原理是测定一定体积的溶液通过的光线量,由于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对光线反射和吸收,透射光减少,测定的光通量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成反比
B: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
C: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数量要足够多
D:检测仍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间,检测时间较长
E:标准品一般至少应设5个浓度点
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为()
A:采血不顺利
B:血标本未充分混匀
C:倾斜血沉管
D:血沉管口径较细
E:抗凝剂久置,水分蒸发
淀粉酶升高的疾病有( )
A:肝炎
B:腮腺炎
C:心肌炎
D:胰腺疾病
E:肾功能不全
某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当得知自己的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后存在很多疑问。
第1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多发性骨髓瘤时各组分变化正确的是()
A: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B: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上升
C: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正常
D:清蛋白降低显著、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E: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正常或上升、b-球蛋白上升、出现M蛋白
第2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急性感染时各组分的变化正确的是()
A: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B: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上升
C: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正常
D:清蛋白降低显著、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E: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正常或上升、b-球蛋白上升、出现M蛋白
第3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慢性感染时各组分的变化正确的是()
A: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B: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上升
C: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正常
D:清蛋白降低显著、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E: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正常或上升、b-球蛋白上升、出现M蛋白
第4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正常人血清蛋白五条区带的参考区间是()
A:清蛋白55%~67%、a1-球蛋白0.8%~3.2%、a2-球蛋白4.5%~9.0%、b-球蛋白5.8%~12.0%、g-球蛋白10%~19%
B:清蛋白55%~67%、a1-球蛋白4.5%~9.0%、a2-球蛋白0.8%~3.2%、b-球蛋白5.8%~12.0%、g-球蛋白10%~19%
C:清蛋白55%~67%、a1-球蛋白5.8%~12.0%、a2-球蛋白4.5%~9.0%、b-球蛋白8.0%~3.2%、g-球蛋白10%~19%
D:清蛋白55%~67%、a1-球蛋白0.8%~3.2%、a2-球蛋白4.5%~9%、b-球蛋白10%~19%、g-球蛋白5.8%~12%
E:清蛋白55%~67%、a1-球蛋白0.8%~3.2%、a2-球蛋白10%~19%、b-球蛋白5.8%~12.0%、g-球蛋白4.5%~9.0%
第5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糖尿病时各组分的变化正确的是()
A: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B: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上升
C: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正常
D:清蛋白降低显著、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E: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正常或上升、b-球蛋白上升、出现M蛋白
第6题,共6个问题
(单选题)肝硬化时各组分的变化正确的是()
A: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B: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上升
C: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上升、b-球蛋白正常、g-球蛋白正常
D:清蛋白降低显著、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正常、b-球蛋白上升、g-球蛋白上升显著
E:清蛋白降低、a1-球蛋白正常、a2-球蛋白正常或上升、b-球蛋白上升、出现M蛋白
利用细胞增殖法检测细胞因子的依赖株有何特性?举例说明。
符合渗出液特点的是( )
A:比密<1.018
B:标本易凝固
C:有核细胞数>500×10^6/L
D:积液LD/血清LD比值<O.6
E:积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0.5
高压蒸汽灭菌,常用的温度和时间为()
A:70-80℃,30分钟
B:121℃,30分钟
C:160-170℃,2小时
D:100℃,30分钟
慢性白血病病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突出体征是巨脾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突出体征是全身淋巴结肿大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部分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30%~40%在不同的阶段出现骨髓纤维化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死亡原因是急性变
可同时进行治疗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监测的技术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B:免疫化学法
C:毛细管电泳技术(CE.
D:荧光分光光度法
E:离子选择电极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
A:E花环试验
B:ELISA
C:尼龙毛法
D:流式细胞术
E: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AIDS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
C:血清IgG、IgA升高
D:补体降低
E:以上都不对
不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是()
A:支气管哮喘
B:流行性腮腺炎
C:肺吸虫病
D:银屑病
E:血清病
尿中呈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可能是( )
A:胆固醇结晶
B:胱氨酸结晶
C:亮氨酸结晶,
D:酪氨酸结晶
E:磷酸铵镁结晶
关于霍乱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
A: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B:只需少量细菌(102~103)即可使人感染发病
C:细菌入侵肠上皮细胞和肠腺而损伤肠壁
D:为人畜共患病
E:致病是通过肠毒素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受体引起剧烈腹泻和腹痛
配制缓冲液注意的事项为()
A:所有试剂最好选用分析纯或优级纯,并必须恒重后方能配制
B:所用仪器必须清洁,容量仪器最好经过校正,以保证准确
C:配好的缓冲液必须用酸度计校正其pH值,准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D:对其浓度有怀疑时,则应用滴定法检查其浓度
E:水的质量必须符合分析级蒸馏水要求
首页
<上一页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