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神经病学高级职称

出现一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其病变部位在( )
A:对侧内囊
B:同侧内囊
C:同侧延髓
D:同侧脊髓
E:对侧脊髓
关于失认症正确的是( )
A:患者称呼物件和人名的能力丧失,但能叙述某物是如何使用的
B:患者听力正常却不能辨别原来熟悉的声音
C:患者深浅感觉均正常却不能通过触摸来认识原来熟悉的物体
D: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缺陷,否认患侧偏瘫的存在
E:不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患者穿衣、刮胡子都用右手,认为左侧上下肢不是自己的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管径___________以上的大动脉。常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部位,动脉_____________多见。
关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下列哪项错误( )
A:同一家系的患者发病年龄和病情相似
B:可有眼肌麻痹
C:远端肌萎缩
D:键反射亢进
E:澡感觉障碍
癫痫持续状态是( )
A:频繁的发作
B:持续性意识障碍
C:反复发作的抽搐,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
D:连续发作不缓解
E:大发作后有较长时间的昏睡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
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累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特征是( )
A:发作性昏睡
B:发作性抽搐及意识障碍
C:发作性精神症状可伴有自动症及意识障碍
D:持续存在的精神异常并且发作性加重
E:EEG上易发现棘慢波
7岁患儿,头痛反复发作伴有偏瘫,头痛消失后偏瘫持续数小时可缓解。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头部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家族型偏瘫型偏头痛
B:偏头痛的等位发作
C: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D:脑瘤
E:遗传性头痛
脊髓半切损害综合征最常见于( )
A:髓外硬脊膜内肿瘤
B:脊柱结核
C:硬脊膜外肿瘤
D:髓内肿瘤
E: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
一个健康的女子,瞳孔反射异常: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射似乎消失,但在暗处用强光刺激仍有缓慢收缩,停止刺激后也可缓慢扩大,调节反射在注视近物后不是即刻缩小,而是等待片刻后才缓慢缩小,而且比正常侧还小,停止注视后瞳孔恢复亦较慢,伴有全身腱反射消失。这位妇女可能患有( )
A:艾迪(Adie)综合征
B:脑干神经胶质瘤
C:颈髓肿瘤
D:周围神经病
E:多发性硬化

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争吵后突发后枕部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并有一侧的肢体共济失调,但无肢体瘫痪。根据诊断原则。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可能的定性诊断是( )
A:出血
B:梗死
C:栓塞
D:肿瘤
E:炎症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可能的定位是( )
A:基底核区
B:大脑
C:小脑
D:脑干
E:蛛网膜下隙
简述岩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患者,男性,40岁,左侧腰背痛1年,右下肢麻木逐渐向上发展7个月,左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5个月。查体:左下肢肌力4级,左膝、踝反射亢进,Babinski征(+),左侧平脐有一痛觉过敏带;右腹股沟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第7胸椎棘突轻度压痛。腰穿有椎管梗阻。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B:髓外硬膜内肿瘤
C: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
D:髓内肿瘤
E:髓外硬膜外肿瘤
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 )
A:纯感觉性卒中
B:纯运动性偏瘫
C: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D:感觉运动性卒中
E: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有助于维持机体功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Queckenstedt test
低颅压头痛的概念?
下列哪种疾病属骨骼肌钙通道病( )
A: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B:多发性肌炎
C: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D: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E: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面部痛觉障碍在鼻尖及口周围最明显,外周稍差,病变在( )
A:脑桥
B:丘脑
C:三叉神经第一支
D:三叉神经第二支
E:三叉神经第三支
红斑肢痛症发病时可能使症状加重的是( )
A:高温
B:寒冷
C:月经
D:饥饿
E:平卧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有( )
A: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B:起病形式可急可缓
C:有脊髓性感觉障碍
D:有视力障碍、复视
E:可有共济失调
雷诺病患者每次发作包括下列哪三期( )
A:发凉期
B:缺血期
C:缺氧期
D:充血期
E:疼痛期
患者10岁,3年前开始发作性意识丧失,全身抽动,持续4~5分钟恢复,发作时面色青紫,有时伴尿失禁、舌咬伤,常在夜间睡眠中发作;体检及各项检查均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癔症
B:特发性失神发作
C:症状性失神发作
D:特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E:症状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真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如何区别。
弥漫性硬化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癫痫必须具备的特征包括( )
A:反复发作性
B:神经元异常放电
C:肢体抽动
D:意识丧失
E:暂时性脑功能异常
急性起病,病前数日或1~2周有前驱症状和诱因。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或根痛,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描述的疾病是( )
典型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描述的疾病是( )
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天内迅速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甚至导致死亡。描述的疾病是( )
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性神经病变等。描述的疾病是( )
A:急性上升性脊髓炎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压迫症
D: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E:脊髓空洞症
有关MS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
B:男性患者多见
C: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D:与人种无关
E:亚洲发病率比北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