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输血技术(师)

《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最高的危害等级是()。
A:未知危害
B:危害等级Ⅰ
C:危害等级Ⅱ
D:危害等级Ⅲ
E:危害等级Ⅳ
血小板生存期缩短的疾病有()
A:血友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多发性骨髓瘤
D:脾功能亢进
E:以上均不是
凝聚胺试剂对检测下列哪个血型系统的抗体不敏感()。
A:MN系统
B:ABO系统
C:Rh系统
D:Kell系统
E:P系统
甲肝的感染方式()。
A:通过消化道传播
B:通过性接触传播
C:通过呼吸道传播
D:通过节肢动物传播
E:通过创伤导致
可采用免疫增强治疗的是()。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超敏反应
C:炎症
D:移植排斥
E:肿瘤
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是()。
A:过敏反应
B:细菌污染反应
C: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D:循环超负荷
E:枸橼酸盐中毒
发热伴喉头水肿的是()。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急性溶血反应
E:循环超负荷
CD4分子存在于()。
A:所有成熟T细胞
B:TH1、TC细胞
C:Th0、TH1、TH2细胞
D:Ts、TC细胞
E:肥大细胞
下列不属于补体系统特点的是()。
A:化学本质为一组不耐热的球蛋白
B: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的血浆和组织液中
C:具有酶的活性,但被激活前以未活化的酶原形式存在
D: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途径可使之活化
E:活化后的产物具有复杂的生物学效应
某献血者的血型鉴定反应格局如下: 请问该献血者的血型为()。
A:A
B:B
C:O
D:AB
E:A1
下列哪项不是脐带血移植存在的主要问题()。
A:单份脐带血干细胞数量不足
B: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延迟
C:GVHD发生率较骨髓移植高
D:肿瘤患者脐带血移植后复发率较高
E:脐带血移植感染发生率较高
描述偏态分布的集中趋势宜用()。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中位数
全血200mL分离出的浓缩红细胞容量为()。
A:120mL±10%
B:160mL±10%
C:180mL±10%
D:200mL±10%
E:150mL±10%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
A:包涵体形成
B:细胞溶解死亡
C:细胞转化
D:细胞融合
E:以上均对
患者,男性,56岁。因车祸急诊入院。患者诊断:右侧两根肋骨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撕裂伤、失血性休克。既往无输血史。经补液、输血治疗,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血压上升至100/70mmHg,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实习护士给予加温的血液2U,输血后约50分钟,发现患者的尿液呈浓茶色,血压下降。立即停止输血。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加温后的血液温度应是()。
A:22℃
B:32℃
C:36℃
D:38℃
E:40℃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最可能的是()。
A:急性免疫性溶血性反应
B:急性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C:迟发性免疫性溶血反应
D:过敏反应
E:细菌污染反应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经调查实习护士加温血液时未监测水温,水温过高引起红细胞溶血。那么加温血液的水温应是()。
A:20~22℃
B:32~35℃
C:35~38℃
D:38~42℃
E:42~56℃
骨髓移植的主要作用是()。
A:治疗病毒感染
B:抑制实体肿瘤生长
C: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D:治疗自身免疫病
E:治疗排斥反应
惟一不需要采集血液的自身输血是()。
A:储存式
B:急性等容性稀释式
C:急性非等容性稀释式
D:急性高容性稀释式
E:术中回收式
质量记录不具备的作用是()。
A:质量记录可以作为规范员工工作的规定
B:质量记录可以证实血液产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C:质量记录是实现血液产品质量可追溯的前提
D:质量记录可以通过质量记录找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现不合格的因素
E:质量记录为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提供证据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的常规方法,以下有关其基本原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保持其免疫活性
B:将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既保持免疫活性又保持酶活性
C:测定时将含待测抗原或抗体与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按一定程序,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酶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经洗涤使固相载体上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E:加入底物后,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抗体结合物催化变成有色产物,通过检测有色产物吸光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在SLE活动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Tcs细胞数量下降
B:Ts细胞数量或功能下降
C:Th细胞数量下降
D:ConA可刺激诱发非特异的Ts细胞
E:T细胞亚群无变化
与移植排斥反应无关的细胞是()。
A:Th1细胞
B:Tc细胞
C:黏膜上皮细胞
D:B细胞
E:Th2细胞
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的细菌采样时间()。
A: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前采样
B: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后、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后采样
C: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后、从事采血活动后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后、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后采样
D: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后、从事采血活动后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前采样
E:采血人员在从事采血活动时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时采样
患者,男,29岁,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则其血沉速度将()。
A:正常
B:无变化
C:下降
D:增快
E:以上都不是
新鲜冰冻血浆内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成分,其中第Ⅷ因子活性应_____,血浆蛋白含量_____。()
A:≥0.7IU/mL,≥50g/L
B:≥0.8IU/mL,≥40g/L
C:≥0.7IU/mL,≥40g/L
D:≥0.8IU/mL,≥50g/L
E:>0.7IU/mL,>50g/L
冷沉淀应在()温度下保存,保存期为。
A:-30℃以下保存2年
B:-20℃以下保存一年
C:-18℃以下保持一年
D:同新鲜冰冻血浆
E:-70℃以下保存5年
紫外线辐射可引起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嘧啶碱基之间形成二聚体,其中最容易形成二取体的是()。
A:T-U
B:C-C
C:T-T
D:C-T
E:T-G
关于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正确的是()。
A:相容则可随时发血
B:相合则应根据临床患者输血治疗的迫切程度和国家规范规定及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规定决定是否相合性发血
C:相合属应急用血管理范畴
D:相合则可随时发血
E:以上均不对
关于抗-A试剂正确的是()。
A:与Am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B:不与A2B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C:识别A1和A2抗原决定簇
D:仅识别A1抗原决定簇
E:与A2细胞出现混合凝集反应
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IV抗体
C:PC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数
E:免疫层析法检测HIV抗体
ABO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患儿为A型,母亲为O型,两者均是Rh(+),输血时应选用()。
A:Rh(+)AB型洗涤红细胞
B:Rh(+)O型洗涤红细胞
C:Rh(+)B型洗涤红细胞
D:Rh(+)A型洗涤红细胞
E:Rh(-)A型洗涤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