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执业医师

位于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的耳穴是()
A:肝
B:脾
C:心
D:肺
E:肾
患者的脑脊液呈血性,区分穿刺损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根据是()
A:离心后脑脊液上清液的颜色
B:脑脊液的蛋白定量
C: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
D: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数
E:脑脊液中的糖、氯化物含量
第5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为()
A:漏谷
B:合谷
C:阴谷
D:率谷
E:足通谷
诊断高血压依据的血压值的测量方法是()
A: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3次非同日血压值的均值
B: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3次同日血压值的均值
C:用降压药的情况下,3次非同日血压值的均值
D:用降压药的情况下,3次同日血压值的均值
E:休息5分钟后测定的血压值
患者,男,40岁。双膝肿痛,证属风湿顽痹,拟用马钱子治疗,剂量应是()
A:60~120g
B:10~15g
C:3~5g
D:0.3~0.6g
E:0.06~0.1g
平性药物是指()
A:无毒的药物
B:寒热之性不显著,药性平和的药物
C:毒性不显著的药物
D:治疗作用广泛的药物
E:以上均不是
在奇经八脉中,与后溪相通的奇经是()
A:任脉
B:督脉
C:阳维脉
D:阳跷脉
E:冲脉
下列有一项不是黄疸热重于湿证的特点()。
A:身目黄色鲜明
B:头重身困
C:腹部胀闷
D:小便黄赤
E:大便秘结
痿证实证的治疗原则是()
A:祛邪和络
B:清热利湿
C:活血行瘀
D:扶正补虚
E:益气健脾
杏仁入煎剂宜()
A:先煎
B:后下
C:研末冲服
D:包煎
E:同煎
男性,47岁。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余年,1月前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查体:右腹部膨隆,可扪及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的肿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积液为血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包虫病
B:原发性肝癌
C:肝囊肿
D:肝脓肿
E:肝血管瘤
产后郁冒,属下列产后()
A:"三冲"
B:"三急"
C:"三病"
D:"三禁"
E:"三审"
某女性患者,咳嗽、左侧胸痛、气促3个月,诊断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该患者多采取何种体位()
A:自主体位
B:被动体位
C:患侧卧位
D:端坐呼吸
E:仰卧双腿蜷曲位
曲泉定位()
A:屈膝,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B:屈膝,腘窝内侧,半腱肌与半膜肌腱之间
C:外髁高点上7寸,腓骨后缘
D:外髁高点上7寸,腓骨前缘
E:外髁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
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脑室
B:内囊外侧部
C:脑叶
D:脑桥
E:小脑
患者,男,44岁。劳累后受寒,出现发热恶寒,胸闷脘胀,继而身目皆黄,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脉浮。治疗的最佳方剂为()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杏苏散
D:荆防败毒散
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定取足少阳胆经阳白穴,应两目正视,位于瞳孔直上,眉上()
A:0.5寸处
B:1寸处
C:1.5寸处
D:2寸处
E:入发际处
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够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其配伍关系是()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恶
E:相反
诸痛痒疮,皆属于()
A:风
B:寒
C:湿
D:火
E:心
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A: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B:疏风解表,清肺泻热
C: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D: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E:疏风泻热,宣肺止咳
有关结核杆菌引起的变态反应,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为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的过敏反应
B:多发生于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
C:局部可出现渗出性炎症,但不出现干酪样坏死
D: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
E:可出现皮肤结节性红斑
热盛动风证的临床表现是()
A: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色紫黑
B:身热壮盛,手足躁烦,甚则狂乱、神昏、痉厥
C: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D: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
E: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斑疹隐隐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恐则()
A:气上
B:气下
C:气结
D:气乱
E:气消
权利和义务在医疗活动中,对医患都不可或缺,因为()
A:没有权利就无从谈义务,反之亦然
B:这是法律规定的
C: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
D:权利与义务可以互相转化
E:这是义务论的要求
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后的重要预防措施是()
A:隔离治疗
B:注射青霉素
C:口服磺胺药
D:口服氯霉素
E:菌苗预防注射
长期腰痛,刺痛不移,不能转侧者多见于()
A:肾阳虚证
B:肾阴虚证
C:寒湿证
D:瘀血证
E:肾精不足证
痰热遏肺喘证当选()
A:桑白皮汤
B:麻黄汤
C:五磨饮子
D: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E:麻杏石甘汤
患者,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兼有头痛、发热、脉浮数、辨证应为()
A:风热型感冒
B:外感型头痛
C:风热型目赤肿痛
D:肝胆火盛型目赤肿痛
E:以上都不是
致病后可见干咳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的邪气是()
A:风
B:暑
C:湿
D:燥
E:寒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作者是()
A:陶弘景
B:苏颂
C:唐慎微
D:赵学敏
E:汪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