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血液内科学高级职称

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见血液分为几层( )
A:两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E:六层

女性,28岁,近半年来月经增多,出现乏力、头晕,查:血红蛋白60g/L,RBC3.40×10/L,WBC9.0×10/L,PLT189×10/L,外周血红细胞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对该患者哪组检查结果最为可能( )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血清铁蛋白减低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血清铁蛋白增加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含铁血黄素减少
E: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幼细胞减少,总铁结合力降低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对上述患者,骨髓像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
A: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
B:有核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胞浆发育落后于胞核
C:粒系和巨核细胞出现分叶过渡
D:骨髓中幼稚粒细胞比例不增加
E:粒红比值降低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服用铁剂后,血常规首先表现为( )
A:血红蛋白先上升
B:网织红细胞先上升
C: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同时上升
D:出现幼稚红细胞
E:出现幼稚粒细胞
关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按起病急缓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
B:均有显著脾大
C:骨髓穿刺“干抽”
D:外周血中有幼粒、幼红细胞
E:NAP活力增高
新生儿进行ABO血型鉴定时,一般只进行( )
A:正向定型
B:反向定型
C:正向定型与反向定型
D:不需鉴定
E:以上都不是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
溶血性贫血患者,如骨髓功能正常,造血原料充足,血细胞增殖分化未受到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骨髓有相当于正常造血能力几倍的代偿潜力( )
A:2倍
B:10倍
C:6~8倍
D:20倍
E:40倍
应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贫血是( )
A:海洋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慢性病性贫血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关于内源性凝血的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
A:胶原组织损伤首先激活因子Ⅻ
B:参与凝血步骤比较多
C: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途径长
D:许多环节有Ca参与
E:不需因子Ⅱ参加
男性,60岁,半年来头晕、乏力。查体:面色暗红,肝肋下1cm,脾肋下3cm。化验Hb200g/L,WBC15.5×10/L,PLT500×10/L。HCT6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和巨核系均增生,细胞形态无异常。 下列最有助于诊断的是( )
A:骨髓干细胞培养
B:骨髓活检
C:染色体检查
D:红细胞容量测定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查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
A: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
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
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E: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男性,52岁。低热半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缘下5cm,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计数200×10/L,骨髓原粒为2%,Ph染色体阳性、诊断为( )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慢粒急变
E:类白血病反应
下列哪一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确定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较敏感( )
A:血清铁减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D: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宽
E: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
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不包括( )
A: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
B:脾大
C:嗜酸(碱)性粒细胞升高
D:NAP积分降低
E:Ph染色体阳性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 )
A:运输作用
B:参与凝血过程
C:缓冲作用
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提供能量
贫血时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 )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耳廓皮肤及口腔粘膜
C:手掌皮肤及眼睑结膜
D: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
E:颈部皮肤及舌面
男性,10岁。自幼有关节疼痛史,其兄死于拔牙后颅内出血。化验:血小板、出血时间均正常。 除补充凝血因子外,下列治疗药物可选用( )
A:维生素K
B:纤维蛋白原
C:去氨加压素(DDAVP)
D: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E:以上均不是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症状体征消失
B:血常规恢复正常
C:白血细胞分类未见幼稚细胞
D:血红蛋白>100g/L
E:骨髓中原粒细胞+早幼稚细胞10%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注入0.9%NaC1溶液,血浆渗透压( )
A:升高
B:不变
C:下降
D:红细胞皱缩
E:红细胞肿胀
男,40岁,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入院。化疗时突发DIC,并迅速发展至消耗性低凝血期,下列检查结果哪项是不符合的( )
A:血小板数明显减少
B: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C: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D:血小板因子4水平增高
E: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

男性5岁,活动后右膝关节肿痛2天。查体:右膝关节肿大,压痛明显,伸缩功能受限,肝、脾未触及,化验血小板12O×10/L,BT32秒,CT(试管法)18分钟。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确诊应做的检查为( )
A:纤维蛋白原
B:类风湿因子
C:骨髓穿刺术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纠正试验
E:凝血酶时间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其可能的诊断为( )
A:急性ITP
B:Ⅻ因子缺乏
C:血友病
D:vonWillebrand病
E:DIC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
A:肌注抗生素加输血
B:肌注止血药
C:静脉滴注纤维蛋白原
D:关节腔穿刺、冲洗
E:立即局部压迫,输新鲜冷冻血浆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ABO血型为小不合是下列哪种情况( )
A:供者血型A型,受者血型O型
B:供者血型B型,受者血型O型
C:供者血型A型,受者血型AB型
D:供者血型AB型,受者血型A型
E:供者血型AB型,受者血型B型
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_。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产后当日皮肤粘膜淤斑,阴道出血不止。下列各项检查中符合该病合并DIC诊断的是( )
A:血小板40×10/L,纤维蛋白原1.4g/L,3P试验阴性
B:血小板50×10/L,纤维蛋白原2.0g/L,FDP30mg/L
C:血小板150×10/L,3p试验阴性PT20秒(对照12秒)
D:血小板40×10/L,FDP65mg/L.纤维蛋白原0.9g/L,PT20秒(对照13秒)
E:血小板80×10/L,FDP20mg/L.纤维蛋白原2.0g/L
男性,29岁,贫血半年,皮肤散在出血点,肝脾未及,血红蛋65g/L,红细胞2.0×10/L,白细胞2.0×10/L,血小板27×10/L,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多为晚期阶段,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酸溶血试验阴性。 该患者应首选以下哪项治疗措施( )
A:升白细胞药物
B:肿瘤诱导分化剂
C: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D:雄性激素+环孢素A
E:糖皮质激素
女性,37岁,1年前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治疗好转,两个月来乏力、头晕加重,并出现酱油色尿。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4.0×10/L,血小板60×10/L,网织红细胞5.0%,骨髓增生活跃,细胞外铁阴性。 下述治疗措施对该病人的症状无减轻作用的是( )
A:雄激素
B:小剂量铁剂
C:糖皮质激素
D:脾切除
E:骨髓移植
下列哪些与输血发热反应无关( )
A:血液制品中存在细菌性致热原
B:病人血清中存在对抗献血员WBC的抗体
C:病人血清中存在对抗献血员血浆蛋白的抗体
D:病人血清中存在对抗献血员血小板的抗体
E:病人血清中存在枸橼酸钠
临床上造成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错误最常见的原因是( )
A:ABO标准血清质量不高
B:红细胞悬液浓度过浓
C:冷凝集
D:责任心不强,工作粗枝大叶
E:红细胞悬液浓度过淡
下列情况在霍奇金病不常见到( )
A:发热
B: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
C: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D:淋巴结组织中找到R-S细胞
E:带状疱疹

男性,35岁,发热伴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个月余,经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确诊为中高度恶性NHL。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NHL与HD最大的不同点是( )
A:易不规则发热
B:易发生远处播散
C:易体重减轻
D:易发生盗汗
E:易发生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NHL累及消化道最常见的部位是( )
A:回肠
B:空肠
C:胃
D:结肠
E:直肠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人首选的化疗方案是( )
A:COPP
B:MOPP
C:CHOP
D:COP
E:AB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