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级输血技术
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录入速度,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信息更新速度,同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体现了()
A: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B: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性
C: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D: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
E: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
有限群体危害是()
A:未知危害
B:危害等级Ⅰ
C:危害等级Ⅱ
D:危害等级Ⅲ
E:危害等级Ⅳ
净化台/室质量检查,检查频率为()
A:每月1次
B:每两月1次
C:每季度1次
D:每半年1次
E:每一年1次
A型受者0型供者,移植早期应输注哪一种血小板()
A:A型血小板
B:B型血小板
C:O型血小板
D:AB型血小板
E:任意一种血小板
针对某个工序的指导文件,在制造业中往往称为工艺文件()
A:工作指导书
B:操作指导书
C:过程指导书
D:检验指导书
E:质控指导书
冷凝集素属于()
A:IgG
B:IgM
C:IgE
D:血管内溶血
E:血管外溶血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
A:速发性免疫性输血反应
B:速发性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C:迟发性免疫性输血反应
D:迟发性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E:速发性或迟发性免疫性以及速发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的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即为()
A:质量管理
B:质量策划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E:质量改进
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细胞分化抗原是()
A:CD4
B:CD8
C:CD19
D:CD21
E:CD81
患者,男性,40岁,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服用阿司匹林检测血小板生存时间,其体内MDA和TXB含量的变化是()
A:升高
B:减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减低后升高
E:不变
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
不包括
()
A:试验前仪器未校正
B:测量者感官障碍
C:受试者个体差异
D:多人参与标准不统一
E:以上均不是
呛咳、咯血见于()
A:过敏性反应
B:循环超负荷
C: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D:肺血管微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患者男,22岁。因发热、伴淋巴结无痛进行性肿大2个月入院。既往无输血史。入院后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化疗和放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3个月后又复发、高热、伴消化道出血。淋巴结、肝、脾大。化验全血细胞减少,周围血见到幼稚淋巴细胞,骨穿确诊为淋巴瘤合并淋巴肉瘤白血病。立即给予化疗,因血小板10×10/L,连续输注血小板2次,出血症状未见改善,血小板数量不增,考虑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A:发烧、肝、脾大
B:自身抗体
C:药物性抗体
D:HLA抗体
E:HPA抗体
什么是质量管理的关键()
A:管理的系统方法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持续改进
CO中毒的主要原因是()
A:CO抑制了-SH酶的活性
B:CO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
C:CO抑制了机体内所有酶的活性
D:CO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机体缺氧
E:以上都不是
患者男,40岁。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慢性腹泻,体重明显下降。实验室检查:HIV抗体初筛呈阳性反应。将血液标本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定
不正确
的是()
A:HIV-1抗体阳性:至少有2条env带(gp41和gp160/gp120)出现,或至少1条env带和p24带同时出现即可判定
B:HIV-2抗体阳性:出现HIV-2型特异性指示带的样品:如果同时呈HIV-1抗体阳性反应,报告HIV-1抗体阳性,不推荐进一步做HIV-2抗体确证试验;如果同时呈HIV-1抗体不确定或阴性反应,需用HIV-2型确证试剂再做HIV-2的抗体确证试验
C:同时符合以下两条标准,即出现至少2条env带(gp36和gp140/gp105),和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判定标准,可判为HIV-2抗体阳性
D:HIV抗体不确定:出现HIV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阳性
E:HIV抗体阴性:无HIV抗体特异带出现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关于HIV确认程序,
不正确
的叙述是()
A:使用HIV-1/2混合型确证试剂进行检测,如果呈阴性反应,月报告HIV抗体阴性(-)
B:如果呈阳性反应,则报告HIV-1抗体阳性
C:如果不是阴性反应,但又不满足阳性判断标准,则报告HIV抗体不确定
D: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在4周后随访检测,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
E:如随访期间出现阳性反应,则报告阳性;如4周后随访期间带型有进展,即使不满足阳性标准,仍可报告阳性
继发性血色病应用()
A:解热、镇静剂
B:抗组胺药
C:强心、利尿剂
D:铁螯合剂
E:钙剂
HIV常见的感染类型为()
A:急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感染
D:慢性感染
E:慢发感染
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低下()
A: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
B:贮存池病:α颗粒缺陷
C:血小板无力症
D:贮存池病:致密颗粒缺陷
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二巯基丙醇能解除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对酶的毒性,说明此类重金属作用于()
A:-SH
B:-OH
C:-NH
2
D:-COOH
E:-CH
3
发生率最高的结石种类()
A:磷酸钙结石
B:草酸钙结石
C:尿酸结石
D:混合性结石
E:磷酸铵镁结石
腹部X线摄片不易显影的结石种类()
A:磷酸钙结石
B:草酸钙结石
C:尿酸结石
D:混合性结石
E:磷酸铵镁结石
除了特定情形以外,必须保证受血者和献血者之间的匿名性,必须保证献血者信息的保密性。这是输血伦理学中的()
A:知情选择原则
B:保密和尊重隐私的原则
C:血液公共资源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非商品化和商业化原则
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是()
A:细菌污染反应
B:枸橼酸盐中毒
C:循环负荷过重
D: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E:肺血管微栓塞
献血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
A:大学生
B:固定献血者
C:农民工
D:公务员
E:随机献血者
引起输血后紫癜的抗体是()
A:HLA抗体
B:HPA抗体
C:HNA抗体
D:红细胞抗体
E:血浆蛋白抗体
患者女性,56岁,因急性胰腺炎入院,拟行胰腺减压与坏死组织清除术,术前查Hb86g/L,PLT、34×10/L,APTT42秒,关于该患者输血的正确说法有()
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
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
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
D:可不使用冷沉淀
E: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
对献血员的召集最重要的是()
A: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
B:避免某种血型的过多或不足
C:寻找家庭替代献血者
D:进行献血前后的教育和动员
E:号召更多的人加入献血队伍
患者男,32岁。急性病容,巩膜疑有黄染。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伴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12.4×10
9
/L,Hb100g/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B超:胆囊明显增大,囊壁增厚,可见反射很强的胆石数个,最大约1.5cm,提示胆囊炎、胆石症。急诊入院准备手术,患者过去无输血史,输血科急诊定血型为"O"型,但与几个O型供血者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凝集,次侧管均出现弱凝集。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RBC与抗A、抗B、抗A1抗体未发生凝集,但与抗A+B有弱凝集(+),有较强的H抗原(3+);患者血清中无抗A抗体,但有较弱的抗B抗体(+)。 患者考虑如何用血()
A:红细胞悬液200ml
B:血浆200ml
C: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各200ml
D:全血200ml
E:暂时没有输血指征
可引起鼻咽癌的病毒是()
A:人乳头瘤病毒
B:甲型肝炎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EB病毒
E: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