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森林管护工
下列属于检疫对象的是()
A:松针褐斑病
B:毛竹枯梢病
C:松材线虫病
D:杉木炭疽病
在成虫盛发期,每天傍晚在苗圃地内放置一盆糖醋液能诱杀到()
A:金龟子成虫
B:蝼蛄成虫
C:小地老虎成虫
D:马尾松毛虫成虫
森林分布图是反映()森林分布状况的图面材料,也可以()为单位绘制。
A:林场,林班
B:林业局,林场
C:林业局,林班
D:林场,小班
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都称为森林火灾。
简述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
2005年6月7日16时30分,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孟底沟,由于长达半年干旱,雷击起火,引发重大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2550~3800米的山坡上,山体平均坡度30°~45°,属高山狭谷地貌。8日16时20分九龙县林业局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林业人员赶赴火场,对火情进行排查,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立即组成扑火指挥部,县长于9日晨带领专业扑火队员和群众赶赴火场,指挥扑救工作。省林业厅副厅长及州林业局、气象局长等随即组成联合指挥部。12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等也赶赴火场,指导扑救。扑救过程中按照“一保人员安全,二保村寨安全,三保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原则,结合火场地形、火势、气象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扑打明火、砍伐隔离带和实施人工降雨等扑灭火灾的方案。在人工降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广大扑火队员克服火场海拔高、山势陡、气候干燥、缺水等各种困难,连续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60公顷,2人受轻伤,出动专业人员及群众6384人次,飞机6架次,车辆155台,历时7天将火扑灭。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试分析造成此次森林火灾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此次扑救森林火灾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引起林木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凡是由()等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都具有传染性。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类菌质体
需要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附具申请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农林院校和试验研究单位对植物检疫对象的研究,可以在检疫对象的非疫区进行。
利用金龟子的(),可设置黑光灯诱杀.
A:假死性
B:趋光性
C:趋化性
D:趋温性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用()防治。
A:内吸剂
B:胃毒剂
C:熏蒸剂
D:触杀剂
蒸腾可以降叶内温度,避免强烈阳光的灼伤;可以吸收和运输水分和溶在水中的无机盐。
可用熏蒸剂或容易()的药剂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来杀虫杀菌。
A:扩散
B:稀释
C:挥发
D:吸收
各种害虫的不同虫态都要求有一定的发育起点温度才开始生长发育,完成某一阶段或整个世代需要一定的()。
()使用某种药剂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A:连续
B:周期
C:偶尔
D:间断
所谓火环境是指除可燃物和火源以外的其他影响着火、火蔓延和能量释放等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
A:天气条件
B:立地条件
C:林内小气候
D:氧气
生物多样性可归纳为()等基本层次。
下列动物中()在我国没有野生个体。
A:驼鹿
B:驯鹿
C:猞猁
D:紫貂
数昆虫的繁殖方式是()。
A:单性生殖
B:两性生殖
C:多胚生殖
D:裂体生殖
春季融雪期计划烧除也称作()。
A:跟雨点烧
B:跟雪点烧
C:跟霜点烧
D:跟草点烧
林木病害的化学防治从原理上可分为()。
A:化学保护
B:化学治疗
C:化学免疫
D:化学渗透
毛竹枯梢病的症状可分为()
A:根腐型
B:枯枝型
C:枯梢型
D:枯株型
野生动物的益害会随时间、地点相互转化。
植物的()是在生活细胞内进行的氧化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A:生理作用
B:生态作用
C:光合作用
D:干扰作用
森林发生火灾有一个发展过程,有机物质将燃尽,只有木炭在燃烧,此阶段称()
A:预热阶段
B:气体燃烧阶段
C:木炭燃烧阶段
D:起火阶段
昆虫和森林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白僵菌属于()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菌丝和分生孢子。
林业技术措施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根据病虫的()和影响其数量消长的主要(),通过林木栽培管理、主伐利用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提高林木本身抗病虫能力的一种防治方法。
A:生物学特性,客观条件
B:危害程度,内在机制
C:种群数量,外部机制
D:生物学特性,生态因子
简述合理使用农药的原则。
火根据燃烧的部位可分为()。
A:地表火
B:地下火
C:树冠火
D:草原火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