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道德情感的产生以人们的道德认识为前提,它是基于人们的道德经验、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之上,对道德行为进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简述道德行为习惯的强化训练。
简述农村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的对策。
品德不良行为则不涉及()因素。
A:人格
B:社会
C:生理
D:心理
在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到自律阶段之间,有一个称之为()的阶段。
A:中间律
B:过渡律
C:社会律
D:教育律
简述品德测评的功能。
简述道德情感的作用。
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具有不一致性,有时候会表现出言行不一等等。这反映出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中存在着()。
A:不协调性
B:不平衡性和可变性
C:不均匀性
D:主观性和可变性
主动的道德行为
青少年言行一致的类型包括()。
A:意志力不强而引起的言行不一
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道德言论与道德行为统一
C:由不良道德认识或情感引起的言行不一
D:私下的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一致
E:错误的道德认识引起的言行一致
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表现。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结合教育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简述品德测评的方法。
道德情感的特征有()
A:群体功利性与个人奉献性的统一
B:社会普遍性与个人独特性的统一
C:依附性与自觉性的统一
D:内蕴性与外显性的统一
E:道德理性与心灵感性的统一
智力活动的抽象水平和“内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初中生的自我认识产生越来越明显的闭锁性,而且年级越高自我意识的闭锁性越明显。
联系实际谈谈目前阻碍农村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期是指()。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
A: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
B: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荣辱观;
D:讲科学、不迷信;
E:热爱党;
道德认识包括()。
A:道德概念
B:道德习惯
C:道德信念
D:道德推理
E:道德评价
简述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
简述同伴关系的类型。
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矫正的具体操作技术。
有意识的道德行为
同伴群体的特点有()。
A:同伴成员互利互惠、互通有无
B: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
C: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
D: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
E: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道德情感具有人格塑造功能。
简述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一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