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
杜威主张教学就是创造适合的条件,提倡让学生().
A:知行合一
B:从做中学
C:教学相长
D:死记硬背
教师
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合成课程
C:国家课程
D:潜在课程
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次以()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1922年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壬戌学制。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A:孔子
B:柏拉图
C:培根
D:夸美纽斯
许多人都知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他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一天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予以制止,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刚一放学,这位同学就等在办公室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按时来到这里;接着又掏出一块糖奖励他在不让他打人时能立即住手。第三块糖则奖励他正直,不让同学欺负女学生,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时,这位同学哭了,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一块糖递过去,奖励他能正确认识错误。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请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德育引导学生自主原则”的看法。
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通过这只摆渡船,使人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本(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传给子孙。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个别教学制是近现代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论述为什么档案袋评价会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简述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新学期开始后,刘校长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以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希望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会议后的第一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和主任都肯定了这种做法,同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的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可是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这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一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这样的听课遭遇软抵抗,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刘校长陷入了深思。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程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这本无可非议。但为什么刘校长组织的听课却事与愿违,出现无法坚持下去的状况,原因何在?学校对教师的课程评价应该坚持什么取向?选择何种模式?
()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文化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
A:班级物质文化
B:班级精神文化
C:班级制度文化
D:班级友谊文化
简述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理论的是拉特克。
简述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新特征。
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 “上课说话,为什么不注意听课?出去”,老师对一位学生发出严令。这位学生没有出去,“听见没有,叫你出去”,老师加重了语气,学生仍不出去,老师奔下讲台,冲到学生眼前,用力往外拉,学生死命拉住桌子,眼里含有敌意,全班学生看着这位威严的老师,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如果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解决?
德行和德性的综合就是德育。
谈话法
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包括:()。
A:校长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代表一切
当代学生观包括()。
A:人性化的学生观
B:发展化的学生观
C:法制化的学生观
D:主体化的学生观
学校工作要把教学视为唯一。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中国的《论语》和《学记》,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有()等
A: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B: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
D: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