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学前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384)

21.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是指儿童动作发展的 A.首尾规律 B.近远规律 C.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D.大小规律
22.幼儿期是自觉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的时期,发展的最后阶段是 A.缺乏明确目的 B.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 C.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 D.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23.个性的调节系统的核心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需要 C.自我动机 D.自我信念
24.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这说的是 A.个性的稳定性 B.个性的独特性 C.个性的整体性 D.个性的社会性
25.典型特征是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此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26.2岁以内的儿童,与同伴交往时,虽有相互作用,但把大部分注意指向玩具,这处于 A.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B.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C.物体中心阶段 D.互不注意的相互作用阶段
27.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是 A.合作游戏 B.联合游戏 C.平行游戏 D.独自游戏
28.5~7岁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是 A.知道自己的性别 B.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C.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D.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29.在儿童生长发育中,发育最早的是 A.头部 B.上肢 C.躯干 D.下肢
30.高尔顿提出的理论是 A.环境决定论 B.二因素论 C.相互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31.注意的指向性
32.知觉
33.运动记忆
34.具体形象思维
35.性格
36.简述幼儿观察的发展。
37.简述无意想像的特点。
38.简述婴儿依恋的类型。
39.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40.论述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