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
1.提出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这一观点的是 A.贺拉斯 B.狄德罗 C.黑格尔 D.马克思
2.在文学的四要素中,“再现说”强调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世界与艺术家的关系 C.艺术家和作品的关系 D.欣赏者和作品的关系
3.朱光潜指出:“起伏可以在长短、高低、轻重三方面见出。”他谈论的是 A.节奏 B.音律 C.词法 D.句法
4.“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末首)使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 B.借代 C.倒装 D.反讽
5.“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泛舟》)这首诗重在 A.表达哲理 B.营造意境 C.创造典型 D.展示文采
6.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最终成为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的范畴是 A.典型 B.意象 C.意境 D.象征
7.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指出,民间故事表面看来纷繁离奇,但都受制于 A.作者的意图 B.恒定的结构 C.时代的精神 D.读者的阐释
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故事 B.行动 C.情节 D.场景
9.华兹华斯认为艺术情感是 A.在极为喜悦的心境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B.在极为愤怒的心境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C.在极为激昂的心境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D.在极为平静的心境中回忆起米的情感
10.“‘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认为,动词“闹”产生了 A.明喻或隐喻的效果 B.拟人或通感的效果 C.夸张或夸大的效果 D.悖论或反讽的效果
1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它使用的修辞策略是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该诗重在 A.突显文采 B.展示情调 C.张扬气势 D.烘托氛围
13.在中国传统风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 A.刚柔说 B.虚实说 C.奇正说 D.简繁说
14.古代儒家诗人主张美刺教化,意在强调创作动机的 A.个体性因素 B.社会性因素 C.审美性因素 D.主体性因素
15.“江馆清秋,晨起看竹,……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题画》)他强调 A.艺术概括的重要性 B.艺术简化的重要性 C.艺术传达的重要性 D.艺术变形的重要性
16.在接受者的审美心态方面,布洛在20世纪初提出了影响深远的 A.教化说 B.距离说 C.义理说 D.独立说
17.中国有注经的文化传统,《诗经》的注解开启了 A.印象式批评的先河 B.诠释式批评的先河 C.评点式批评的先河 D.消解式批评的先河
18.高尔基认为19世纪最重要、最壮阔的文学思潮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象征主义
19.文学风格最直接地体现于 A.题材层面 B.主题层面 C.语言层面 D.结构层面
20.“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波斯彼洛夫 D.普列汉诺夫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