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阳师范学院-美术基础2

意象是( ) (A) 一种心理存在 (B) 一种生理存在 (C) 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 (D) 一种物质存在 (E) 一种意识实体
物质实在层是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 ) (A) 形式符号 (B) 图式 (C) 物质实体 (D) 媒介 (E) 意识实体
中国书法家在创作前,无法把握活动在其心中的( ) (A) 意象 (B) 意境 (C) 激情 (D) 主体意识 (E) 情感
意象孕育中所发生的主客体交流的形式完全不同于( ) (A) 功利认识的形式 (B) 意象的形式 (C) 功利判断的形式 (D) 意境的形式 (E) 联想的形式
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三环节是( ) (A) 意象创造 (B) 艺术创造 (C) 艺术品 (D) 意境创造 (E) 艺术接受
艺术品作为中介,不能是封闭的,只能是两头开放的,( ) (A) 一头向艺术家开放 (B) 一头向意象开放 (C) 一头向欣赏者开放 (D) 一头向意境开放 (E) 一头向艺术创造开放
接受者在观察艺术品中所凝定的意象世界时,是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加以( ) (A) 重建 (B) 创造 (C) 加工 (D) 联想 (E) 再创造
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就是探讨艺术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或秩序,才获得现实的( ) (A) 价值 (B) 物态化 (C) 物化 (D) 存在 (E) 生命
隐秀就是( ) (A)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B) 意与象的有机交融 (C) 内容与形式的合二为一 (D) 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 (E) 意象与意境的有机统一
下列作品表现意象感性特征的名画是( ) (A) 八大山人的《猫》 (B) 《向日葵》 (C) 《思想者》 (D) 《巴尔扎克》 (E) 《文心雕龙》
艺术想象可以超越( ) (A) 艺术的感悟 (B) 艺术敏感 (C) 逻辑 (D) 心理意象
马克思把艺术生产看成是精神生产的( ) (A) 次要形式 (B) 外围功能 (C) 次要功能 (D) 重要形式
艺术创造的核心是( ) (A) 意境的创造 (B) 意象的生成 (C) 审美价值的形成 (D) 审美经验的积累
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 ) (A) 物态化 (B) 物化 (C) 升华 (D) 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
艺术类“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语出( ) (A) 康德 (B) 荣格 (C) 杜林 (D) 黑格尔
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 ) (A) 价值 (B) 基本特质 (C) 物态化 (D) 意境
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他律性、符号性和( )。 (A) 变动性 (B) 开放性 (C) 闭锁性 (D) 幻想性
艺术的本质体现于( )。 (A) 意向 (B) 意境 (C) 物质实在层 (D) 意象世界
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 )。 (A) 审美价值中 (B) 产品中 (C) 意象世界中 (D) 幻想中
最接近艺术本体的问题是艺术的( )。 (A) 本性论 (B) 根本特性 (C) 存在论 (D) 一元论
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 (A) 感知 (B) 表象 (C) 情感 (D) 理解
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 (A) 审美的非功利性 (B) 审美的非自觉性 (C) 审美的具象性 (D) 审美的个性
“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 (A) 直觉 (B) 通感 (C) 想象 (D) 表象
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 (A) 以模仿动物为美 (B)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 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D) 性的选择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 形象性 (B) 愉悦性 (C) 独创性 (D) 逻辑性
丑与恶的区别是( ) (A) 丑就是恶,没有区别 (B) 丑并不等于恶,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恶是丑的表现的一个侧面 (D)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 (E) 恶与功利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丑的形象和功利的关系是间接的
以下关于优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主客斗争历程的痕迹 (B) 主客体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而达到统一 (C) 以痛感为基础 (D) 在感性形式上表现为硕大雄壮 (E)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
在原始时代,融合一体的艺术门类是( ) (A) 小说 (B) 诗 (C) 歌 (D) 相声 (E) 舞
艺术品的根本特征是( ) (A) 传播人类审美价值 (B) 创造意象世界 (C) 更新人类审美观念 (D) 构造审美心理 (E) 传达人类审美经验
娱乐说可分为两方面( ) (A) 欢娱 (B) 游戏 (C) 游乐 (D) 自娱 (E) 娱人
艺术与游戏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游戏给予人们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给我们深刻的真实性 (B) 游戏可以使我们沉浸在单纯的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却能给我们以人生启迪 (C) 游戏给人以娱乐,艺术给人以教育和娱乐 (D) 游戏给人以道德教育,艺术给人以文化娱乐 (E) 游戏是感性的,艺术是理性的
丑的基本要素是( ) (A)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B) 丑的事物往往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C) 丑的外在组合形式是凌乱的,不能怡人的 (D) 丑是没有价值的 (E) 丑是抽象的
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上多表现为( ) (A) 小巧 (B) 巨大 (C) 精致 (D) 粗犷 (E) 舒缓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结果是,精神取得了胜利 (B) 悲剧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 (C) 人们不甘现状、永不满足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悲剧冲突的原动力 (D) 欣赏悲剧就是就是伤心流泪 (E) 悲剧没有审美价值
以下属于社会领域中的崇高的是( ) (A) 大禹治水 (B) 夸父追日 (C) 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D) 《命运交响曲》 (E) 奔腾的长江
意境有两种艺术类型,即 ( ) (A)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B) 超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C) 超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D) 永恒之境与相对之境
意象的物化是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 ( ) (A) 升华 (B) 凝定 (C) 实现 (D) 完成
我国古典诗歌中赋、比、兴的“兴”,是典型的创造( )。 (A) 兴象的方式 (B) 喻象的方式 (C) 抽象的方式 (D) 仿象的方式
构成艺术品第二层次的是( )。 (A) 形式符号层 (B) 意象世界层 (C) 物质实在层 (D) 意境超验层
审美和创造可以使部分非艺术品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进入艺术品行列,从而充实人类的( )。 (A) 审美视野 (B) 审美观念 (C) 审美价值 (D) 审美经验
首先提出“诗言志”的是 ( )。 (A) 《左传》 (B) 《礼记·乐记》 (C) 《尚书·尧典》 (D) 《论语》
表现说突出了艺术的( )。 (A) 审美意识 (B) 审美特征 (C) 社会价值 (D) 娱乐价值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 )。 (A) 批判现实主义 (B) 现实主义文艺 (C) 自然主义 (D) 古典主义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心理学的( )。 (A) 假设 (B) 科学结论 (C) 创新成果 (D) 历史结论
集体无意识说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 (A) 弗洛伊德 (B) 席勒 (C) 荣格 (D) 斯宾塞
初步提出一些美学观点的先秦著作是( ) (A) 春秋繁露 (B) 尚书 (C) 孔子家语 (D) 诗经
人类的审美意识最早出现于( ) (A) 中古时代 (B) 近古时代 (C) 奴隶时代 (D) 远古时代
审美活动是一种自觉的( ) (A) 物质活动 (B) 精神活动 (C) 历史活动 (D) 文化活动
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出版于( ) (A) 1850 (B) 1875 (C) 1785 (D) 1750
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始自于( ) (A) 原始时代 (B) 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