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业发展(高起专)

(单选题)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种专业一般认为,教师职业是()(本题2.0分) A、 成熟的专业 B、 半专业或准专业 C、 非专业 D、 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专业
(单选题) 将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校内因素与校外因素的学者是()(本题2.0分) A、 饶见维 B、 伯顿 C、 格拉特霍恩 D、 傅乐
(单选题) 根据伯林纳的新手—专家教师发展阶段理论,有两三年教龄的教师一般属于()(本题2.0分) A、 新手水平教师 B、 高级新手水平教师 C、 胜任水平教师 D、 熟练水平教师
(单选题) 波斯纳(Posner)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即经验()=成长(本题2.0分) A、 理论 B、 知识 C、 反思 D、 学习
(单选题) 曾经撰写著作《反思性实践者》,并提出“行动中反思”与“对行动的反思”的学者是()(本题2.0分) A、 杜威 B、 萧恩 C、 黑格尔 D、 皮亚杰
(单选题) 教师自然合作文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和特征是它源自于()(本题2.0分) A、 外界的干涉 B、 教师的自愿 C、 校长的命令 D、 行政的压力
(单选题) 一般来说,教师职业倦怠感大多出现在()(本题2.0分) A、 入职阶段 B、 生涯挫折阶段 C、 更新生涯阶段 D、 退出生涯阶段
(单选题) 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它应该被定位为()(本题2.0分) A、 理论研究 B、 学术研究 C、 行动研究 D、 综合研究
(单选题) 初任教师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是()(本题2.0分) A、 进修学习方面的问题 B、 职称评定方面的问题 C、 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D、 科研方面的问题
(单选题)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本题2.0分) A、 教师 B、 学生 C、 教材 D、 教法
(单选题) 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行为及其行为情景向心力,这就是()(本题2.0分) A、 刺激 B、 反思 C、 激励 D、 人力
(单选题) 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工作中应扮演“对话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这种观点属于西方教育理论流派中的()(本题2.0分) A、 人本主义 B、 建构主义 C、 实用主义 D、 批判理论
(单选题) 专业的核心特质是指其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自主权和()(本题2.0分) A、 专业规范 B、 专业规划 C、 专业团体 D、 服务理想
(单选题) 台湾学者蔡培村认为,影响教师发展的外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行政管理和()(本题2.0分) A、 工作时间 B、 学校气氛 C、 工资制度 D、 办公条件
(单选题) 教师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交往性原则和()(本题2.0分) A、 自由性原则 B、 功利性原则 C、 实践性原则 D、 渐进性原则
(单选题) 在以下关于反思内涵的说法中,属于错误理解的是()(本题2.0分) A、 对思维的思维 B、 对认知的认知 C、 与自我的对话 D、 对于理论的学习
(单选题) 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同事合作中,教师同事间的关系应该是()(本题2.0分) A、 批判性互动关系 B、 表面的礼貌和亲密关系 C、 一团和气 D、 相互恭维和谦让
(单选题) “教学相长”的思想是在()中首次被提出来的(本题2.0分) A、 《商书》 B、 《学记》 C、 《论语》 D、 《大学》
(单选题)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是()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经典论述(本题2.0分) A、 李镇西 B、 维果茨基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凯洛夫
(单选题) 初任教师与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比,主要的不同是()(本题2.0分) A、 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案例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 B、 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居多,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明确知识居多 C、 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包含更多的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 D、 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策略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
(单选题) 按照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教师的不良情绪是由()引起的(本题1.0分) A、 诱发事件 B、 教师自己对事件的认知 C、 教师压力 D、 角色冲突
(单选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本题1.0分)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C、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D、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单选题) 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本题1.0分)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 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单选题) 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本题1.0分) A、 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 中师、师专、本科 C、 幼儿、小学、中学 D、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本题1.0分) A、 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 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 A和B D、 以上都不正确
(单选题) 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本题1.0分) A、 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 职业道德精神 C、 A和B D、 以上都不正确
(单选题) 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本题1.0分) A、 合格教师 B、 教育教学能手 C、 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 教育家型教师
(单选题) 优秀教师的前提是()(本题1.0分) A、 合格教师 B、 教育教学能手 C、 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 教育家型教师
(单选题) 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本题1.0分) A、 专业预备期 B、 专业形成期 C、 专业成长期 D、 专业更新期
(单选题) 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本题1.0分) A、 专业形成期 B、 专业成长期 C、 专业更新期 D、 专业成熟期
(多选题) 教师档案袋性质类型是什么()(本题2.0分) A、 过程性教师档案袋 B、 结果性教师档案袋 C、 展示性教师档案袋 D、 系统性教师档案袋
(多选题) 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顺应素质教育改革,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本题2.0分) A、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 B、 素质教育要就教师具有更加优秀的知识结构 C、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 D、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独立性E、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在方法和技术上从单纯的定量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多选题)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本题2.0分) A、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D、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E、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多选题)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本题2.0分) A、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教师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C、 教师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D、 教师由“教书匠”转为自觉学习者和研究者。
(多选题)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本题2.0分) A、 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B、 教师知识结构得到发展。 C、 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D、 教师素质评价的转变
(多选题) 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具体包括三个层次()(本题2.0分) A、 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B、 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C、 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 D、 三个层次相互独立、互不相关,教师专业化是个人发展过程
(多选题) 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适中(本题2.0分) A、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B、 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C、 教师专业化是为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D、 以上都不正确
(多选题) 中小学教师素质主要存在哪些方面问题()(本题2.0分) A、 师德问题 B、 专业素养问题 C、 民办教师问题 D、 结构老龄化
(多选题) 1993年10月通过的《教师法》和1995年3月通过的《教育法》,规定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本题2.0分) A、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 B、 民主管理权、管理学生权、 C、 获取报酬待遇权; D、 进修培训权。
(多选题) 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哪些方面()(本题2.0分) A、 专业性知识 B、 专业能力 C、 专业精神 D、 都不对
(问答题) 李镇西,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于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短暂供职于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著作30余部,包括《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等。做最好的教师,是李镇西的追求。凭着激情和爱,李镇西在实习期间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为了走进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世界,李镇西保持一颗童心,拥有爱学生的心,这是他在教育上取得一番事业的重要原因;为了做最好的教师,他通过不停的阅读与写作丰富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现在,李镇西是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但他依然每天坚持完成 “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李镇西很谦虚,他说自己所谓的“最好的教师”,不是与他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而是和自己比,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也是因为李镇西的个性,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和日积月累的阅读与写作,让李镇西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专家型名师。 通过对李镇西的分析,归纳出的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特征是什么?
(问答题) 英国教师在职进修的六阶段模式是什么?(本题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