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个决不会”,以下关于“两个决不会”正确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决不会” B、“两个决不会”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 C、“两个决不会”也成为“两个不可避免” D、“两个决不会”说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实现遥遥无期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产品极大丰富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错误的是()。 A、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B、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C、实现共产主义是少数人奋斗终身的事业 D、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时候阶级、国家、战争都消亡了,也就没有矛盾斗争了。()
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和谐是指()。 A、人与在自身和谐 B、社会和谐 C、人与自然和谐 D、以上都是
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是三大差别的消失。()
各尽所能 , 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预见未来社会,是因为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的。()
我们说的共产主义,是指一种()。 A、科学的理论 B、现实的运动 C、未来的社会制度 D、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 A、一种理想 B、是一种社会运动 C、是一种社会状态 D、以上都是
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 A、正确的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 B、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能被社会存在决定 C、凡是社会意识的都被社会存在决定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只能决定部分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就开始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包括()。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宗教思想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遵循客观规律 B、需要一定物质条件 C、必须有实践活动 D、以上都是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社会规律受人们的意志左右。()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主义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错误的认识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和猜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两者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反映论抹杀了认识活动的能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B、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C、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路线上的对立表现为()。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二元论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B、前者来源于实践,后者来源于书本 C、前者是对现象的认识,后者是对本质的认识 D、前者可能是片面的,后者一定是全面的
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恩格斯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所有的活动都叫实践。()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验 C、生产实践 D、文化创造的实践
抽象到具体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的物质基础是()。 A、客观事物的一般与个别关系 B、客观事物的个性与共性关系 C、客观事物的普遍与特殊关系 D、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矛盾分析法是最主要的认识方法。()
关于主客观辩证法表述正确的是()。 A、主观辩证法就是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就是客观辩证法 C、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辩证法 D、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
形而上学的否定是非此即彼。()
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既克服又保留
马克思重视辩证否定的原因是()。 A、重视物质 B、重视实践 C、重视方法 D、重视运动
质和量是相互规定的。()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D、事物发展的连续和间断
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 A、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B、上升的运动 C、精神的对象化过程 D、人与自然的统一
规律都是一种联系,联系都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