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西昌学院公共伦理学
1789年,边沁在()中称,他发现了趋乐避苦的普遍人性规律。 (A) 《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绪论》 (B) 《政府片论》 (C) 《功用主义》 (D) 《论自由》
功利主义认为,判断一个政府的好坏的唯一标准是()。 (A) 保障公民的人权 (B) 保障公民的自由 (C) 促进人民的美德与智慧 (D) 增进社会利益的总量
按照功利主义的标准,()是最理想的政府形式。 (A) 代议制政府 (B) 君主制政府 (C) 贵族制 (D) 民主制
功利主义认为,代议制政府有效运行的前提是() (A) 主权属于人民 (B) 合理的政府职能划分与权力配置 (C) 公民能够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 (D) 每个公民都可能实际行使主权
功利主义评价行为的基点是() (A) 偏好 (B) 行为意图 (C) 动机 (D) 效果
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道德就是目的 (B) 道德不是工具 (C) 趋善避恶就是为了趋乐避苦 (D) 行为动机具有独立的道德性
义务论者认为,道德原则源于() (A) 人的自然本性 (B) 外界环境 (C) 人的实践理性 (D) 人的理论理性
从腐败的方式入手,界定腐败为一种特殊的“交易”行为的学者是:() (A) 塞缪尔·亨廷顿 (B) J.S.奈 (C) 大卫·罗森布鲁姆 (D) 密尔
著名学者罗森布鲁姆认为,交易性的腐败源自于:() (A) 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取资源 (B) 政府官员为了获取私人的经济利益 (C) 官员为了掩盖其工作中的失误 (D) 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
义务论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何种因素?() (A) 行为的目的 (B) 行为的结果 (C) 行为者的责任动机 (D) 行为者的偏好
腐败的直接根源是:() (A) 政治制度的缺陷 (B) 社会和经济的迅速现代化 (C) 权力的结构与运行规律 (D) 传统的官场文化 [
以下哪一部法律,是专门的反贪污贿赂的法律:() (A) 日本的《防止不正当竞争法》 (B) 日本的《政治资金规正法》 (C) 美国的《众议院议员和雇员道德手册》 (D) 芬兰的《公务刑法》
在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其追求的直接目的是:() (A) 平等 (B) 自由 (C) 效率 (D) 公平 [
现代政府组织与权力设置的理论依据是:() (A) 个人服从上级指令 (B) 遵循康德的“绝对命令” (C) 服从与忠诚于国家宪法 (D) 服从于人民的利益
政府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保障因素是:() (A) 高素质的行政官员 (B) 高超的行政技巧 (C) 自上而下的等级次序 (D) 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从道德的立场来看,行政人员的根本目标是() (A) 私人的利益 (B) 公共利益 (C) 政府部门的利益 (D) 企业的经济利益
检举者面临的忠诚冲突直接来自于:() (A) 社会舆论的压力 (B) 法律、法规的压力 (C) 组织内部的压力 (D) 个人内心道德的压力
衡量行政官员是否违背公共利益的根本标准是:() (A) 官员的政绩 (B) 上级权威的指令 (C) 宪法 (D) GDP的发展速度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一个代理人能否按照契约规定的权限和委托人的意愿来代替行使权力,主要取决于:() (A) 代理人的政治素质 (B) 代理人的理性选择能力 (C) 代理人的道德觉悟 (D) 代理人的服从与效忠
行政伦理学的核心价值是()。 (A) 公正 (B) 责任 (C) 效率 (D) 职责
前道德阶段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感依赖于()。 (A) 外部控制 (B) 内在控制 (C) 外在强制力 (D) 内在强制力
行为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良知和道德责任感作出道德决定,即自主地选择普遍地伦理原则,这个时候行为者的道德阶段应该是处于()。 (A) 前道德阶段 (B) 习惯道德阶 (C) 超道德阶段 (D) 自律道德阶段
行政人员之所以能够把外在的职责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良心,克服私欲的诱惑,培养道德责任感,进而提高自身道德境界,实现组织目标与社会道德理想,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强的() (A) 道德责任感 (B) 道德良知 (C) 道德信念 (D) 道德心理
行政职责以个体行政人员的良心和()为基础,具有一种自主的道德选择性。 (A) 正义感 (B) 责任感 (C) 道义感 (D) 耻辱感
确认和追究个人在集体行为中的责任,最好的方法就是() (A) 根据制度赋予他们的特定身份 (B) 根据制度赋予他们的特定义务 (C) 根据制度赋予他们的特定权力 (D) 根据制度赋予他们的特定职责
偏向任何一个群体或团体利益的决策都违背公共行政人员的职责,也是任何政府过程所不允许的,因为行政官员决策的最高标准只能是()。 (A)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B) 社会所有成员的物质生活条件 (C) 全社会普遍的公共利益 (D) 社会公正
什么是义务论的人性论基础?() (A) 快乐论 (B) 善良意志 (C) 自由与责任 (D) 效果论
按照义务论的观点,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要根据该行为() (A) 是不是符合责任 (B) 是不是出于责任 (C) 是不是出于自身利益 (D) 是不是出于自身爱好
官僚制行政组织效率的保障主要依赖() (A) 合理的组织结构 (B) 合理的组织目标 (C) 严格森严的层级控制 (D) 行政人员对上负责和为下属负责的行为的统一
()提出“多规理论” ,以显见的义务代替单一的“绝对命令” (A) 伯纳德·罗斯 (B) 罗尔斯 (C) 康德 (D) 钱得勒
()在“多规”义务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公正为导向的义务论 (A) 伯纳德·罗斯 (B) 罗尔斯 (C) 康德 (D) 钱得勒
罗尔斯提出按照(),来选择政府行为的最高伦理原则 (A) 最大最小原则 (B) 义务论 (C) 目的论 (D) 效果论
罗尔斯为什么要给正义原则的选择者们设定“原初状态”?() (A) 为了对个人的知识与能力进行限制 (B) 为了让道德原则的内涵不带个人的偏好与私利 (C) 为了保证选择者的善良意志 (D) 为了保证选择者的选择能力
如果说公共行政管理是一个决策和执行的“事实领域”,那么行政伦理学就是一个哲理和道德的()。 (A) 价值领域 (B) 立法领域 (C) 伦理领域 (D) 道德立法领域
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服务人员)在进行公务活动时,应确立和遵守的伦理观念、伦理规范以及()的总和。 (A) 伦理责任 (B) 伦理思想 (C) 思想规范 (D) 行政职责
最早对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进行有意识思考的是英国哲学家() (A) 边沁 (B) 密尔(穆勒) (C) 伊顿 (D) 休谟
休谟对理性与道德情感的区分,在人类思想史上首次发现了()之间的区别,具有重大意义。 (A) 实然与必然 (B) 应然与必然 (C) 必然与偶然 (D) 实然与应然
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观点主张政策的制定是一个价值评判与价值取舍的过程,离不开政治价值和道德目标的指导,但政府的职责不是对政治价值的追随与探讨,而只是对政治决策的简单执行,因此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A) 依法行政 (B) 法律至上 (C) 价值中立 (D) 合理行政
公共行政活动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因此政府行政官员知道决策的最高标准只能是()。 (A) 宪法 (B) 行政法 (C) 公共利益 (D) 集团利益
为了解决义务的冲突,罗斯区分了哪两种义务?() (A) 单规义务 (B) 显见的义务 (C) 多规义务 (D) 实际的义务
罗尔斯为正义原则的选择者设定了“原初状态”,包括:() (A) 选择者戴着“无知之幕”的面纱 (B) 选择者必须知道的事实 (C) 三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能力 (D) 采用“最大最小原则”
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规定,选择正义原则的“代表人”的特殊的道德能力包括:() (A) 正义感的能力 (B) 善观念的能力 (C) 特殊的选择能力 (D) 理性能力
商人诚实交易。按照义务论的观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 如果这个行为是出于自身爱好的,那么是有道德价值的。 (B) 如果这个行为是符合责任的,那么是有道德价值的。 (C) 如果这个行为是出于责任的,那么是有道德价值的。 (D) 如果这个行为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那么是不具道德价值的。
关于“最大最小原则”,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 按照“最大最小原则”,订立契约的“各方代表”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中抉择时,必然站在处境最差者的立场上讨价还价。 (B) 按照“最大最小原则”来选择伦理原则,“保证了一种令人满意的最小值”。 (C) 按照“最大最小原则”来选择伦理原则,有利于避免社会制度的不公正。 (D) 按照“最大最小原则”来选择伦理原则,符合效率原则。
根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即使财富不平等的分配,只要“最少受惠者”的利益有所提高,那么也是正义的。 (B) 为了大多人的利益,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C) 当“最少受惠者”的利益有损失时,即使地位较好者的利益有所增加,也是不正义的。 (D) 为了更大的社会利益侵害自由是合理的。
综观各国学者对腐败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 (A) 交换规律的角度 (B) 法律准则的角度 (C) 道德标准的角度 (D) 腐败行为类型的角度
“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看该行为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关于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有()。 (A) 快乐不仅有数量的区分,也有质的不同 (B) 功利原则对人类所有行为都可以进行“赞成或不赞成的”评价 (C) 功利原则不仅是个人的行为原则,同时也是政府行为的伦理标准 (D) 个人利益的“总和”就等于社会利益的总和
“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关于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有:() (A)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快乐,即物质享乐和精神享乐 (B) 物质享乐比精神享乐更高尚 (C) 精神享乐比物质享乐更高尚 (D) 快乐除了数量的区别之外,还有质的高低。
现代社会里,公众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 (A) 传媒的发展 (B) 经济的发展 (C) 对腐败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 (D)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密尔对快乐的论证陷入自相矛盾的原因是()。 (A) 他区别了物质和精神的快乐 (B) 他批判倡导边沁的数量快乐论 (C) 他无法证明精神快乐高于物质快乐的理由 (D) 陷入数量快乐论的证明逻辑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