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管理学

1、 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 )三种形式。 [ 2 分 ] A.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 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 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 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 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 )学派。 [ 2 分 ] A. 人本主义 B. 精神分析 C. 行为主义 D. 认知
3、 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是( )。 [ 2 分 ] A. 班主任 B. 兴趣小组 C. 少先队 D. 班集体
4、 《英语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 [ 2 分 ] A. 学习 800 一 900 个单词和 70 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 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 700 一 800 个单词和 60 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C. 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 600—700 个单词和 50 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 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 如果没有( ),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 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 2 分 ] A. 教师备课 B. 教师学习 C. 教师说课 D. 教师上课
6、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 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 [ 2 分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孟子》
7、 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 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 式的( )。 [ 2 分 ] A. 单向性 B. 双向性 C. 多向性 D. 成员性
8、 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 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 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 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 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 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 主要体现了( )。 [ 2 分 ] A. 结果评价 B. 过程评价 C. 定量评价 D. 定性评价
9、 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 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 ( ), 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 [ 2 分 ] A. 同质性差异性 B. 一致性差异性 C. 一致性独立性 D. 同质性独立性
10、 小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私密空间”和( )的特征,倾诉自己心中 的矛盾和困惑,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释放因学习等带来的压 力。 [ 2 分 ] A. 个性化 B. 去个性化 C. 独特性 D. 广泛性
11、 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以( )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 [ 2 分 ] A. 社会反映 B. 道德行为规范 C. 内化的具体道德观念 D. 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
12、 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的真实 的书面记录和描写。常见的教学日记的形式不包括( )。 [ 2 分 ] A. 提纲式 B. 点评式 C. 解说式 D. 随笔式
13、 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 2 分 ] A. 参观法 B. 实验法 C. 练习法 D. 实习法
14、 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教学评价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不包括( )。 [ 2 分 ] A. 诊断性评价 B. 定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15、 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才能,激发兴趣和爱好等为主要目的的班级活动是( )。 [ 2 分 ] A. 班会活动 B. 节日、纪念日活动 C. 科技活动 D. 课外阅读活动
1、 简述迁移的种类。 [ 5 分 ]
2、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 5 分 ]
3、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 5 分 ]
4、 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 5 分 ]
1、 1.一年级上册第34页《跳绳》(8和9的加减法 ) 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 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 下面是教师按教材教的教学片断: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 生 1:我看见了房子。 师:你真棒。 生 2:我发现了红旗。 生 3:我发现了树木。 生 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 5:我发现 了地上有小草。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过了 5 分钟, 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 8 的加 减法 ?” 问题:试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此案例。 [ 15 分 ]
2、 2.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呼啦圈进行各种跳跃的练习吗 ? 学生合作用呼啦圈创造各种跳跃的游戏,如各种拼图的跳跃游戏、造 房子等。 师:在跳圈的基础上我们能用呼啦圈进行各种跑的游戏吗 ? 学生的兴趣又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开动脑筋又玩出了 带圈跑、障碍跑、接力跑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跑跳游戏综合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小组设计的是飞跃水潭,用呼啦 圈做小河,跨过去、跳过去,, 有的小组设计的是穿越小树林,用呼啦圈做标志进行“S”练习,, 还有的小组进行跑跳障碍的接力等。 在学生综合活动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设计了跨越小河——穿越森林——钻过 山洞的游戏, 在这些一定的情境的激发下, 学生积 极思维得到了激发, 学生能及时调整呼啦圈,开展各项体育基本活动的锻炼。 问题: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 变。 [ 15 分 ]
1、 材料一:“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册第 78—81 页] 材料二:“位置上下的认识”[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1、2 页] 材料三:“Let ’Slearn ——Jobs”[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PEP版) 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5Whatdoesshedo?B 部分]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 (譬如课堂 导人、讲授新知等) 进行教学设计。 [ 20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