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1. (1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 )时期。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D. 文化大革命
3. (1分)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 事物的外部矛盾 B. 事物的内部矛盾 C. 事物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结合 D. 矛盾的斗争性
4. (1分)()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A. 法人资本所有制 B. 垄断资本所有制 C. 私人资本所有制 D. 自由竞争资本所有制
(1分)产品是否具有价值是在()中体现出来的 A. 使用 B. 交换 C. 生产 D. 消费
(1分)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 A. 主观映象 B. 客观映象 C. 主观形式 D. 客观内容
7. (1分)围绕着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的争论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与多元论
8. (1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 A. 集中民主制 B. 民主集中制 C.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D. 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9. (1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 生产方式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0. (1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体现了()的思想。 A. 辩证法 B. 唯物主义 C. 历史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
(1分)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 )的根本利益。 A. 全体公民 B. 先进阶级 C. 最广大人民 D. 工人阶级政党
(1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是指 A. 从实践到认识 B. 从认识到实践 C. 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D. 从理论到行动
13. (1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 私人垄断 B. 集中垄断 C. 国家垄断 D. 自由垄断
(1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C. 矛盾性 D. 实践性
15. (1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16. (1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 A. 初始阶段 B. 最后阶段 C. 高级阶段 D. 全部阶段
17. (1分)哲学基本问题是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8. (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从经济上来看,就在于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全部是社会主义的经济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主要是非社会主义的经济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只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19. (1分)通货膨胀是指 A. 货币贬值,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B. 货币升值,商品价格普遍下降 C. 货币升值,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D. 货币贬值,商品价格普遍下降
20. (1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是()的过程。 A. 资本简单再生产 B. 资本扩大再生产 C. 资本原始积累 D. 资本原始垄断
21. (1分)真理的本性在于 A. 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 直接现实性 C.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D.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
22. (1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矛盾斗争性原理 D. 矛盾同一性原理
23. (1分)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是 A. 到21世纪初,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B. 到21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三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 C.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D.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
24. (1分)在全面改革中,()改革是重点。 A. 科技体制 B. 政治体制 C. 经济体制 D. 思维方式
25. (1分)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 A. 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缩短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B. 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C. 超过劳动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D. 超过劳动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缩短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26. (1分)资本积累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 A. 精神条件 B. 政治条件 C. 物质条件 D. 文化条件
27. (1分)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相对于()而言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A. 劳动力对资本的需求 B.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C. 可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D. 不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28. (1分)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A. 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分)最早出现的社会意识形态是 A. 艺术 B. 哲学 C. 道德 D. 宗教
30. (1分)杰出人物的出现是()的产物。 A. 纯粹偶然性 B. 英雄造时势 C. 纯粹必然性 D. 时势造英雄
1. (1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劳动资料 B. 生产工具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者
分)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认识运动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对立统一规律
(1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体是 A. 人民民主专政 B. 工人阶级专政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分)因为真理具有(),因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 主观性 B. 相对性 C. 客观性 D. 具体性
(1分)资本是可以带来()的价值 A. 剩余价值 B. 使用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1分)理解唯物辩证法整个规律和范畴体系的“钥匙”是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认识运动规律
(1分)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 A. 生产资料 B. 货币 C. 日用生活品 D. 生产工具
(1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A. 生产绝对过剩 B. 生产绝对不足 C. 生产相对不足 D. 生产相对过剩
(1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分)在所有制结构上推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是()的特点。 A. 苏联模式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2分)改革开放刚开始时,中国的现实国情是 A. 底子薄 B. 生产力落后 C. 人口多 D. 生产关系落后
(2分)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在于: A. 垄断竞争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 垄断竞争的手段还包括非经济的手段,使得竞争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C. 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D.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在时间上较短,破坏性较小
3. (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 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 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C. 向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必经阶段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分)马克思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把社会历史划分为 A. 原始社会 B. 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 )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A. 农业 B. 土地 C. 农民 D. 农村
(2分)剩余价值产生于 A. 必要劳动时间 B. 剩余劳动时间 C. 不变资本 D. 可变资本
. (2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包括有()阶段。 A. 复苏 B. 高涨 C. 萧条 D. 危机
(2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代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利益
9. (2分)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B.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C.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的财富 D.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