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川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专科

下列哪种血管活性物质能引起冠脉扩张? A、 血管紧张素Ⅱ B、 抗利尿激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导致颅内出血 A、 等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低渗性脱水 D、 低钠血症 E、 低钾血症
COPD患者可出现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某糖尿病患儿入院后出现抽搐、昏迷,头颅CT检查发现患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该患者颅内出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低渗性脱水引起脑细胞肿胀 B、 水中毒引起脑细胞肿胀 C、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 E、 高渗性脱水引起脑细胞脱水
女,45岁。反复剑突下疼痛3年,吐10天。呕吐物有隔夜宿食,该患者最易发生的电解质和酸平衡失调是 A、 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 B、 高血钾,代谢性碱中毒 C、 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 D、 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 E、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时心肌细胞和血管的影响中,正确的是 A、 心肌细胞Em负值↑ B、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C、 Ca2+内流↑ D、 肌浆网释放Ca2+↓ E、 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
内在分泌是指 A、 某些激素合成后可不释放到细胞外,直接在细胞内起作用 B、 某些激素合成后可释放到细胞外,然后又返回细胞内起作用 C、 激素合成后只在合成部位的临近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D、 激素只在某些内在因素的刺激下分泌 E、 激素持续不断地产生和分泌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不能发挥代偿作用的调节方式是 A、 磷酸盐缓冲系统 B、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C、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 肾保碱排酸 E、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患者男性,28岁,车祸时发生右股骨粉碎性及开放性骨折,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该患者出现面部青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而亡。推测其死因与急性肺栓塞有关。请问其可能发生的缺氧类型是 A、 血液性缺氧 B、 低张性缺氧合并循环性缺氧 C、 低张性缺氧 D、 循环性缺氧 E、 血液性缺氧合并低张性缺氧
男,68岁,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突发憋喘1小时来诊,高血压病史10年余,平时血压波动于130~150/70~90 mmHg。查体:BP 230/100mmHg,端坐位,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114次/分。请问该患者可能发生 A、 右心室前负荷增大 B、 右心室后负荷增大 C、 左心室前负荷增大 D、 左心室后负荷增大 E、 左右心室后负荷均增大
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可直接引起下列哪种效应? A、 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B、 使血小板活性增强,促进其聚集 C、 使前激肽释放酶转变为激肽释放酶 D、 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 E、 促使组织因子的释放
口服乳果糖可治疗肝性脑病与下列哪项无关 A、 乳果糖在肠道不易吸收 B、 乳果糖可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乳酸 C、 乳果糖可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醋酸 D、 降低肠腔pH值,减少氨的吸收 E、 乳果糖可纠正酸中毒
人体体液中的H+主要来自 A、 食物摄入的H+ B、 磷酸分解代谢产生的H+ C、 碳酸释出的H+ D、 酮体和乳酸中的H+
休克早期心脏和大脑血流灌流的情况是 A、 心脑血液灌流量明显增加 B、 心脑血液灌流量明显减少 C、 心脑血液灌流量无明显变化 D、 脑血液灌流量增加,心脏血液灌流量无明显变化 E、 心脏血液灌流量增加,脑血液灌流量无明显变化
男性,65岁。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年,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2年。自述近1周来夜间入睡后时常做恶梦,并感到憋喘气急,惊醒后需坐起大口咳喘才有所缓解。体检:BP 160/90mmHg, P 12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该患者的表现可能是 A、 端坐呼吸 B、 劳力性呼吸困难 C、 急性肺水肿 D、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E、 心源性哮喘
患者女性,71岁,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6年前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3天前因打麻将时情绪激动出现心慌气促,休息后无缓解。查体:血压120/80mmHg, 心率122次/分, 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有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脏彩超提示LVEF 39%。下列治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A、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强心 B、 使用利尿剂降低前负荷 C、 使用ACEI降低后负荷 D、 硝酸甘油降低前负荷 E、 β肾上腺素激动剂延缓心室重塑
患者男,76岁,患高血压10余年,近5年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2日前因呼吸道感染引起心慌气短加重,不能平卧而入院。血气分析:pH7.32,PaCO2 34mmHg,HCO3-17mmo/L。该患者所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加重其心力衰竭的机制是 A、 促进心肌坏死 B、 引起低钾血症 C、 引起小动脉收缩 D、 抑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E、 H+与Ca2+竞争与肌钙蛋白结合
肾小管产生NH4+的主要部位在 A、 皮质集合管 B、 髓质集合管 C、 远曲小管 D、 髓袢 E、 近曲小管
休克时细胞受损可致多种细胞功能障碍,但除外 A、 有氧氧化减弱,ATP生成减少 B、 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增强,无氧酵解增加 C、 细胞酸中毒 D、 细胞内钠、钙增加 E、 溶酶体酶释放
张某,患糖尿病12年,检验结果:pH7.30, PaCO2 31mmHg, SB 16mmol/L, 血[Na+] 140mmol/L, [Cl-] 104mmol/L,该患者可能发生下列哪种酸碱平衡紊乱 A、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B、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 以上都不正确
以下关于发热的病例的处理哪项是不正确的 A、 体温达40摄氏度以上的患者必须及时解热 B、 心脏疾病患者应及时解热 C、 妊娠期妇女如有发热也应及时解热 D、 体温低于38.5摄氏度且不伴有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不急于解热 E、 对于一般的发热病例,可不进行任何处理
严重高热病人未经任何处理首先容易发生 A、 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高渗性脱水 D、 肾排水下降引起潴留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时不能发挥代偿作用的调节方式是 A、 磷酸盐缓冲系统 B、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C、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 肾保碱排酸 E、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使 A、 支链氨基酸浓度减少 B、 支链氨基酸浓度增加 C、 ATP减少 D、 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E、 乙酰胆碱减少
下列关于康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康复可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B、 完全康复时,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 C、 不完全康复时,疾病所致的主要症状消失 D、 不完全康复时,机体可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E、 留有后遗症则不算康复
肺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是 A、 PaO2下降, PaCO2下降 B、 PaO2 下降, PaCO2正常 C、 PaO2 下降, PaCO2升高 D、 PaO2 正常, PaCO2下降 E、 PaO2 正常, PaCO2升高
下列关于血氧分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指物理溶解在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B、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约为100mmHg C、 动脉血氧分压受吸入气氧分压的影响 D、 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也会影响动脉血氧分压 E、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会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下列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果交替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因果交替普遍存在于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B、 因果交替的每一环节对疾病都同等重要 C、 原始病因去除后,因果交替所形成的恶性循环有时还会继续存在 D、 医生可以采取措施打断因果交替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使之转变为良性循环 E、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可称为 A、 原发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低渗性脱水 E、 慢性脱水
肝功能障碍不包括 A、 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 B、 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C、 凝血障碍 D、 免疫功能障碍 E、 胃泌素灭活障碍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 A、 内环境稳态的适应性变化与重建 B、 特异性全身反应 C、 代偿性反应 D、 病理性反应 E、 生理性反应
失血性休克微循环衰竭期DIC的形成与下列哪项无关A、 血黏度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 严重缺氧损伤内皮细胞,使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启动凝血 C、 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D、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血管收缩 E、 TXA2-PGI2平衡失调,促进血小板聚焦
PaO2低于多少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A、 10.0kPa(75mmHg) B、 8.0kPa(60mmHg) C、 6.7kPa(50mmHg) D、 5.32kPa(40mmHg) E、 4.0kPa(30mmHg)
采用钙剂治疗高钾血症的机制是 A、 增加心肌的传导性 B、 促进钾在肠道排出 C、 改变血液pH使钾降低 D、 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 E、 提高心肌阈电位和加速Ca 2+内流
血氧指标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 A、 吸入气氧分压 B、 肺的通气功能 C、 肺的换气功能 D、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 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女,45岁,在未佩戴防毒面具(亦未采取其它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持续12小时给农作物喷洒有机磷农药,1小时前突发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抽搐,可以推断 A、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细胞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B、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神经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C、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体液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D、 该患者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分子机制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高热骤退时,患者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 呼吸加深加快 B、 抽搐 C、 烦躁不安 D、 脱水 E、 心力衰竭
依靠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诊治疾病属于 A、 传统医学 B、 循证医学 C、 基础医学 D、 转化医学 E、 精准医学
不能被称为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A、 病毒 B、 细菌 C、 立克次体 D、 一氧化碳 E、 疟原虫
目前临床上判断患者死亡的标志是 A、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B、 各个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 C、 呼吸、心跳永久性停止 D、 脑血流完全停止 E、 脑电图近乎直线
肝性脑病患者特有的肝臭是由下列那种物质产生的 A、 氨 B、 酮体 C、 硫醇 D、 甲基吲哚 E、 胆汁酸盐
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包括 A、 潜隐子 B、 潜隐子和代谢产物 C、 裂殖子和疟色素等 D、 裂殖子和内毒素等 E、 疟原虫体和外毒素
下列属于发病学重要规律的是 A、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B、 疾病过程中的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C、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D、 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E、 病因作用于机体的途径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 清蛋白 B、 球蛋白 C、 Na+ D、 尿素 E、 K+
肾性原因引起的低渗性脱水晚期 A、 尿量减少而尿钠偏高 B、 尿量减少而尿钠降低 C、 尿量增加而尿钠偏高 D、 尿量增加而尿钠正常 E、 尿量不减少而尿钠降低
肝脏病变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 肠腔内胆汁酸盐增多 B、 通过肝血窦的血流量减少 C、 枯否氏细胞功能抑制 D、 内毒素从结肠漏出过多 E、 内毒素吸收过多
挤压综合征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发病环节是 A、 肾内血流分布异常 B、 肾间质水肿 C、 肾小管阻塞 D、 原尿回漏 E、 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
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最直接原因是 A、 低血磷 B、 低血钙 C、 高血钾 D、 尿毒症毒素 E、 氮质血症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也可称为 A、 原发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低渗性脱水
下列关于DIC的病因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恶性肿瘤可因肿瘤组织坏死释放大量组织因子从而启动凝血 B、 缺氧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的凝血-抗凝功能调控失调 C、 异型输血,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可促进DIC的形成 D、 某些蛇毒可直接激活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大量产生 E、 最常见的原因是创伤,机制是血管破坏激活了内源性凝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