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商丘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单选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的标准。( )(本题1.0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本题1.0分)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单选题)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本题1.0分)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意识依赖于物质
.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本题1.0分) A、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 既肯定又否定 D、 既前进又倒退
(单选题)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本题1.0分)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单选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1.0分) A、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1.0分)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单选题)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本题1.0分) A、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 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 C、 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D、 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
(单选题)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本题1.0分)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单选题)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本题1.0分) A、 存在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可知性
(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本题1.0分)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单选题) 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本题1.0分) A、 能够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B、 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C、 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进程 D、 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单选题)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本题1.0分)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选题)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本题1.0分) A、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单选题)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本题1.0分)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 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 C、 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D、 社会科学的发展程度
单选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本题1.0分)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绝对性和相对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斗争性和同一性
(单选题) 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本题1.0分)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普遍性 C、 具有现实性 D、 具有历史性
(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本题1.0分) A、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 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 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本题1.0分)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单选题) 人的本质是 (本题1.0分) A、 人的自由 B、 人的理性 C、 趋利避害 D、 自由自觉的活动
(单选题) 人民群众是(本题1.0分) A、 居民中的大多数 B、 无产阶级 C、 体力劳动者 D、 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单选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本题1.0分)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本题1.0分)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本题1.0分)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1.0分) A、 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 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 (单选题)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本题1.0分)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管理方式
(单选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本题1.0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本题1.0分)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 (单选题)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本题1.0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本题1.0分)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 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本题1.0分) A、 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 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 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单选题)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本题1.0分)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单选题) 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本题1.0分)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单选题) 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本题1.0分) A、 运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不可分性 D、 时空性
(单选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本题1.0分)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单选题) 规律是 (本题1.0分) A、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本题1.0分) A、 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本题1.0分) A、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本题1.0分)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单选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本题1.0分) A、 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 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 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本题1.0分)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
(单选题)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本题1.0分)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单选题)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本题1.0分)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本题1.0分) A、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本题1.0分)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 (单选题)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本题1.0分)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单选题)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本题1.0分)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单选题)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本题1.0分)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单选题)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本题1.0分) A、 银行资本家 B、 工业资本家 C、 金融寡头 D、 商业资本家
(多选题) 社会存在包括( )(本题1.0分)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 经济关系 D、 全部社会关系 E、 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