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口师范学院-心理学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 A.泰勒 B.布鲁纳 C.布卢姆 D.班杜拉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l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对知识最好的复习方法是( )。 A.有意识记 B.多种感官参与 C.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D.划线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影响
技能学习的前提是对( )的掌握。 A.基础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科学知识 D.程序性知识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A.焦虑 B.紧张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迁移的实质是( )过程。 A.新旧经验的整合 B.新旧知识的同化 C.新旧知识的顺应 D.新旧经验的重组
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 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的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 A.强迫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 A.遗传 B.人际关系 C.社会环境 D.学校教育
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松散的课堂气氛 D.对抗的课堂气氛
针对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最为合适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A.教材 B.情境 C.生存 D.学生
)不是教育心理学必须学习的心理内容。 A.学习方法 B.学生的学习 C.学习迁移 D.学习动机
(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定 D.与他人相接近
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学习 D.掌握学习
(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 A.组合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差异律
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华生 D.斯金纳
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由此可知,中学生所面临的危机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自主感对羞耻感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在有的年龄相等,在有的年龄则不相等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为标志, 其作者是( ) A.冯特 B.桑代克 C.布卢姆 D.詹姆士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方法,叫做(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布卢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掌握学习 B.认知学习 C.情感学习 D.行为学习
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 A.官能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阿特金森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桑代克
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训练。 A.头脑风暴训练 B.发散思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体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 )。 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 ) A.《巴黎宣言》 B.《北京宣言》 C.《开罗宣言》 D.《阿拉木图宣言》
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的关系是(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