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沈阳医学院-医学统计学
观察某地160名7岁男孩身高,均数为122.6cm,标准差为4.8cm,z=(119-122.6)/4.8=-0.75。 1-φ(z)=1-φ(-0.75)=0.7734,结论是(2.0分) 2.0 分 A、 理论上身高低于119cm的7岁男孩约占77.34% B、 理论上身高高于119cm的7岁男孩约占77.34% C、 理论上身高在119-122.6cm的7岁男孩约占77.34% D、 理论上身高低于122.6cm的7岁男孩约占77.34% E、 理论上身高高于122.6cm的7岁男孩约占77.34%
2 符合t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如果采用秩和检验,则(2.0分) 2.0 分 A、 增加Ⅰ类错误 B、 增加Ⅱ类错误 C、 减少Ⅰ类错误 D、 减少Ⅱ类错误 E、 两类错误都增加
确定某项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时,“正常人”指的是(2.0分) 2.0 分 A、 从未患过疾病的人 B、 患过疾病但不影响研究指标的人 C、 排除了患过某种疾病的人 D、 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或因素的人 E、 健康状况良好的人
统计量是(2.0分) 2.0 分 A、 由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 反应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 根据总体中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 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E、 由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统计指标
两样本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越小说明(2.0分) 2.0 分 A、 两总体率差别越大 B、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C、 两样本率差别越大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率不同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相同
在配对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中,如果有两个差值为0,则(2.0分) 2.0 分 A、 平均秩次为1.5,分别编为1.5和-1.5 B、 平均秩次为1.5,均编为1.5 C、 正秩次为1,负秩次为-1 D、 均编秩次为1 E、 将差值为0的舍去,样本含量相应减少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方法来减少抽样误差(2.0分) 2.0 分 A、 减小标准差 B、 增大标准差 C、 减小样本含量 D、 增加样本含量 E、 减小测量误差
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2.0分) 2.0 分 A、 各观察点距直线纵向距离最小 B、 各观察点距直线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C、 各观察点距直线纵向距离相等 D、 各观察点距直线垂直距离平方和最小 E、 各观察点距直线垂直距离最小
从样本得到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 -0.85,则(2.0分) 2.0 分 A、 X与Y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B、 表明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零 C、 表明总体相关系数等于零 D、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正值 E、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负值
两样本率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越小说明(2.0分) 2.0 分 A、 两样本率差别越大 B、 两总体率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率不同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率相同
某医师对某工厂近5年某病住院患者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该病患者女性340人,男性60人,分别占85%与15%,则结论为(2.0分) 0.0 分 A、 女性容易患该病 B、 男性容易患该病 C、 男女都易患该病 D、 根据该资料可计算出男性、女性的患病率 E、 尚不能得出结论
总体通常指的是(2.0分) 2.0 分 A、 自然界中的全部研究个体 B、 所有的观察数据 C、 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D、 有代表性的数据 E、 随机抽取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数据集
两独立样本比较秩和检验中,原始数据出现负值,编秩次的方法是(2.0分) 2.0 分 A、 先取绝对值,再按两组数值之差编秩次 B、 两组数值分别编秩次 C、 按两组原始数据值的大小统一编秩次 D、 只对一组数值编秩次 E、 一组由小到大编秩次,另一组由大到小编秩次
概率描述的是(2.0分) 2.0 分 A、 总体具有的特征 B、 数据具有的特征 C、 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D、 数据的准确性 E、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两独立样本均数做t检验,两组样本量分别为12和13,则自由度为(2.0分) 2.0 分 A、 25 B、 24 C、 23 D、 11 E、 12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Z检验中,无效假设是(2.0分) 2.0 分 A、 两总体均数相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 两样本均数不等 E、 样本均数等于总体均数
检测300例受试者,分别同时在一受试者身上抽其静脉血与末梢血,看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是否一致。应选( )分析方法(2.0分) 0.0 分 A、 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 B、 配对卡方检验 C、 相关系数分析 D、 回归系数分析 E、 两均数差别t检验
某医师用A药治疗15例病人,治愈7人,用B药治疗15例病人,治愈4人,比较两药疗效时,可选用的最适当方法是(2.0分) 2.0 分 A、 χ2检验(不校正) B、 χ2检验(校正) C、 配对χ2检验(校正) D、 配对χ2检验(不校正) E、 Fisher确切概率法
关于标准差,哪项说法是错误的(2.0分) 0.0 分 A、 反映了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B、 度量了各数据偏离均数的大小 C、 不会小于算术平均数 D、 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E、 标准差不会为负数
原始数据减去同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2.0分) 2.0 分 A、 均数不变,标准差变 B、 均数变,标准差不变 C、 均数,标准差均不变 D、 均数、标准差均变 E、 无法计算
一些以老年人为主的慢性病患者,年龄分布的集中位置偏向于年龄大的一侧,称为(2.0分) 2.0 分 A、 正偏态分布 B、 负偏态分布 C、 对数正态分布 D、 正态分布 E、 对称分布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的变异大小,宜采用(2.0分) 2.0 分 A、 方差 B、 标准差 C、 全距 D、 四分位数间距 E、 变异系数
24 .统计描述结果的主要表达方式是(2.0分) 2.0 分 A、 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 B、 描述数据特征 C、 P值 D、 概率分布 E、 抽样误差
在进行两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之前,要注意两个前提条件,一要分析两个样本是否来自正态分布总体,二要(2.0分) 0.0 分 A、 核对数据 B、 作方差齐性检验 C、 求样本均数和标准差 D、 作变量变换 E、 求均数标准误
某实验结果:10只大鼠存活天数分别为4,10,7,50,3,15,2,9,13, >60,应采用何指标描述其离散趋势(2.0分) 0.0 分 A、 中位数 B、 均数 C、 标准差 D、 四分位数间距 E、 变异系数
在服从正态分布条件下,样本方差的值(2.0分) 2.0 分 A、 与算数均数有关 B、 比样本标准差的值大 C、 与样本量有关 D、 与集中趋势有关 E、 与量纲有关
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2.0分) 2.0 分 A、 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C、 有大样本数据 D、 数据服从对称分布 E、 数据变异不能太大
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Y对X的回归方程Ŷ= 2.3+5.0X,则X变化1个单位,Y平均变化单位个数为(2.0分) 2.0 分 A、 1 B、 2 C、 3 D、 4 E、 5
对于总合计数n为300的4个样本率的资料做χ2检验,其自由度是(2.0分) 0.0 分 A、 299 B、 297 C、 4 D、 3 E、 2
均数标准误的意义是(2.0分) 2.0 分 A、 反映频数分布规律 B、 反映个体变异程度的大小 C、 反映指标的分布特征 D、 反映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 E、 反映集中趋势的位置
抽样误差指的是(2.0分) 2.0 分 A、 由某些固定的因素引起的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 样本量不够引起的 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 E、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从样本得到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0.90, 则(2.0分) 2.0 分 A、 X与Y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B、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正值 C、 表明总体相关系数不为0 D、 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 其回归系数是负值 E、 表明总体相关系数为0
从调查数据得知甲县恶性肿瘤患病率高于乙县,经标准化后甲县恶性肿瘤患病率低于乙县,其原因最有可能为(2.0分) 2.0 分 A、 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做得比乙县好 B、 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高 C、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比乙县小 D、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比乙县大 E、 两个县的统计资料可能有误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当P(2.0分) 2.0 分 A、 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B、 可认为各样本均数完全不等或不全相等 C、 可认为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D、 可认为各总体均数完全不等或不全相等 E、 可认为各总体均数相等
使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2.0分) 2.0 分 A、 各观测点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之和最小 B、 各观测点距回归直线的横向距离之和最小 C、 各观测点距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平方和最小 D、 各观测点距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E、 各观测点距回归直线的横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要评价某地区一名10岁女孩的身高是否偏高,应使用(2.0分) 2.0 分 A、 用均数来评价 B、 用中位数来评价 C、 用标准差来评价 D、 用变异系数来评价 E、 用参考值范围来评价
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反映的是(2.0分) 2.0 分 A、 两样本数据集中趋势的差别 B、 两样本数据的变异程度 C、 t分布的不同形状 D、 数据的分布特征 E、 两样本均数之差的变异程度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2.0分) 2.0 分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过失误差 D、 记录误差 E、 仪器故障误差
标准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为(2.0分) 2.0 分 A、 0 B、 1 C、 1.96 D、 2.58 E、 1.64
1 下列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2.0分) 2.0 分 A、 脉搏数 B、 肺活量 C、 血型 D、 血压 E、 红细胞计数
直线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2.0分) 1.0 分 A、 界值表法 B、 方差分析 C、 t检验 D、 卡方检验 E、 秩和检验
集中趋势的指标是(2.0分) 0.0 分 A、 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百分位数 E、 标准差
描述一组健康成年男性的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2.0分) 0.0 分 A、 均数 B、 标准差 C、 极差 D、 方差 E、 中位数
卡方检验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2.0分) 2.0 分 A、 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 B、 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C、 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 D、 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 E、 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
关于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正确的是(2.0分) 2.0 分 A、 都是单峰对称分布 B、 均以0为中心 C、 两者的界值都与自由度有关 D、 当样本含量较大时,二者很接近 E、 前者图形不可能比后者“瘦高”
关于假设检验,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2.0分) 0.0 分 A、 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 采用单侧检验还是双侧检验取决于统计量的大小 C、 若P值大于α,则应接受H0 D、 若P值小于α,则应接受H1,可能犯一类错误 E、 用Z检验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时,对样本量没有要求
以下假设检验中,统计量可以为F的是(2.0分) 0.0 分 A、 方差齐性检验 B、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C、 两样本率的比较 D、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E、 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多个独立样本定量资料比较时,当为偏态分布时不宜选择(2.0分) 0.0 分 A、 t检验 B、 χ2检验 C、 H检验 D、 M检验 E、 Z检验
下列不能用 t检验的是(2.0分) 1.0 分 A、 多个均数比较 B、 多个率比较 C、 多个构成比比较 D、 两个均数比较 E、 两个频率分布的比较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