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
[单选题,10分]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C.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D.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单选题,10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主观唯心论 D.客观唯心论
[单选题,10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说明 A.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B.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D.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单选题,10分] 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一般--个别--一般 D.概念--判断--推理
[单选题,10分] 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A.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单选题,10分] 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D.熟知起源于真知
[单选题,10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多选题,1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多选题,10分]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多选题,10分]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单选题,10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D.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单选题,10分]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B.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单选题,10分] 认识的起点是 A.感觉 B.实践 C.经验 D.概念
[单选题,10分] 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 C.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
[单选题,10分]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政治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单选题,10分]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 A.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
[单选题,10分]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传统观念 B.法律制度 C.经济条件 D.文化水平
[单选题,10分] 社会意识是 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C.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D.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多选题,10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多选题,10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单选题,10分]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多选题,10分] 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多选题,10分]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多选题,10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多选题,10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多选题,10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多选题,10分] 物质是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意志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绝对精神的产物
[多选题,10分]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多选题,10分]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物质中
[多选题,10分]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论点是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的产生是纯生理的过程 C.意识是人脑客观建构的产物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单选题,10分]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 A.群体意识 B.个人意识 C.大众意识 D.社会意识形态
[单选题,10分] 生产力量的规定性是 A.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力的水平 C.生产力状况 D.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单选题,10分]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
[多选题,10分]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多选题,10分] 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多选题,10分] 意识的本质是 A.一种天赋的观念 B.人脑的机能 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多选题,10分] 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A.主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不可重复性
[多选题,10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A.改造客观规律 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多选题,10分] 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
[多选题,10分]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A.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10分]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者 C.劳动对象 D.劳动工具
[单选题,10分]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社会关系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自身需要 D.人类的共同利益
[单选题,10分] 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 A.商品交换关系 B.阶级关系 C.金钱关系 D.竞争关系
[单选题,10分]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多选题,10分] 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C.使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的规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规律
[多选题,10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多选题,10分]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产力性质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D.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矛盾
[多选题,10分] 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正确办法有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D.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多选题,10分]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 D.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之间的矛盾
[多选题,10分] 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 C.观念上层建筑 D.政治上层建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