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

工形截面压弯构件腹板的容许高厚比是根据( )确定的。 A与腹板的应力梯度a0,构件的长细比的关系 B介于轴压杆腹板和梁腹板高厚比之间 C 构件的长细比 D 腹板的应力梯度a0
单轴对称实腹式压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公式和中的gx、W1x、W2x取值为( ) A w1x和w2x为较大和较小翼缘最外边缘的毛截面抵抗矩,gx值相同 B w1x和w2x为单轴对称截面绕非对称轴较大和较小翼缘最外边缘的毛截面抵抗矩,gx值相同 C w1x和w2x为单轴对称截面绕非对称轴较大和较小翼缘最外边缘的毛截面抵抗矩,gx值亦不同 D w1x和w2x为较大和较小翼缘最外边缘的毛截面抵抗矩,gx值亦不同
在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计算式中,轴力项分母里的是( ) A 压弯构件的稳定系数 B 轴心压杆两方面稳定系数的较小者 C 弯矩作用平面内轴心压杆得稳定系数 D 弯矩作用平面外轴心压杆的稳定系数
单轴对称截面的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内,且使较大翼缘受压时,构件达到临界状态的应力分布( ) A 可能在拉,压测都出现塑性 B 只在受拉侧出现塑性 C 只在受压侧出现塑性 D 拉,压侧都不会出现塑性
实腹式偏心受压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公式中的γx主要是考虑( ) A 截面塑性发展对承载力的影响 B 残余应力的影响 C 初偏心的影响 D 初弯矩的影响
单轴对称截面的压弯构件,一般宜使弯矩( ) A 视情况绕对称轴或非对称轴作用 B 绕对称轴作用 C 绕非对称轴作用 D 绕任意轴作用
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工字形截面,绕强轴弯曲的压弯构件,其强度计算公式中,塑性发展系数γx取( ) A1.0 B 1.2 C 1.5 D 1.05
钢结构实腹式压弯构件的设计一般应进行的计算的内容为( ) A 强度,刚度,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局部稳定,变形 B 强度 刚度,弯矩作用平面内及平面外稳定性,局部稳定,长细比 C 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局部稳定,变形,长细比,弯矩作用平面内及平面外稳定性,局部稳定,变形 D 强度,刚度
轴心受压格构式构件在验算其绕虚轴的整体稳定时采用换算长细比,这是因为( ) A 考虑单支失稳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B 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C 格构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高于同截面的实腹构件 D 考虑强度降低的影响
下列轴心受拉构件,可不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为( )。 A 预应力拉杆 B 托受拉腹杆 C 屋架下弦 D 受拉支撑杆
按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的公式N/φA≤f的物理意义是 ( )。 A 构件截面上最大应力不超过钢材强度设计值 B 构件截面上的平均应力不超过欧拉临界应力设计值 C 构件截面上的平均应力不超过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D 构件轴心压力设计值不超过结件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值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等边单角钢斜缀条可按轴心受压构件设计,但强度设计值要乘以折减系数以考虑( ) A 单面连接偏心的影响 B 节点构件不对中的影响 C 剪力的影响 D 构件的焊接缺陷形的影响
轴心受压构件发生弹性失稳时,截面上的平均应力( )。 A 低于钢材抗拉强度fu B 低于钢材屈服强度fy C 达到钢材屈服强度fy D 低于钢材比例极限fp
为了( ),确定轴心受压实腹式构件的截面形式时,应使两个主轴方向的长细比尽可能接近。 A 构造简单,制造方便 B 达到经济效果 D 便于运输,安装和减少节点类型
当无集中荷载作用时,焊接工字形截面梁翼缘与腹板的焊缝主要承受( ) A 竖向剪力 B 水平剪力 C 压力 D 竖向剪力及水平剪力联合作用
轴心受压构件柱脚底板的面积主要取决于( )。 A 低板的抗弯刚度 B 基础材料的强度等级 C 柱子的截面积 D 底板的厚度
简支梁符合下列哪种条件时,可不必验算梁的整体稳定性?(    ) A 有钢筋混凝土板密铺在梁的受压翼缘上,并与其牢固连接,能阻止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时 B 有钢筋混凝土板密铺在梁的受拉翼缘上,并与其牢固连接,能阻止受拉翼缘的侧向位移时 C 除了梁端设置侧向支撑点外,且在跨间有两个以上侧向支撑点时 D 除了梁端设置侧向支撑点外,且在跨中有一个侧向支撑点
布置横向加劲肋为防止( )引起的腹板失稳。 A 弯曲压应力和局部压应力 B 弯曲压应力和剪应力 C 局部压应力和剪应力 D 局部压应力,弯曲压应力和剪应力
梁因局部失稳发生翘曲变形,是由于( ) A 梁中各板件的应力值超过相应的临界应力 B 梁中某板件的应力值超过相应的临界应力 C 腹板的剪应力超过钢材的剪切设计强度 D 翼缘的弯曲应力超过钢材的设计强度
某简支梁,荷载向下作用于梁的受拉下翼缘,欲提高此梁整体稳定承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 ) A 减小梁受压翼缘的侧向计算长度 B 改变荷载作用位置 C 增大受拉翼缘宽度 D 减少受压翼缘宽度
设计焊接工字形截面梁时,腹板布置横向加劲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梁的( A 局部稳定性 B 抗弯强度 C 抗弯刚度 D 整体稳定性
简支梁符合下列哪种条件时,可不必验算梁的整体稳定性?(    ) A 除了梁端设置侧向支撑点外,且在跨间有两个以上侧向支撑点时 B 有钢筋混凝土板密铺在梁的受压翼缘上,并与其牢固连接,能阻止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时 C 有钢筋混凝土板密铺在梁的受拉翼缘上,并与其牢固连接,能阻止受拉翼缘的侧向位移时 D 除了梁端设置侧向支撑点外,且在跨中有一个侧向支撑点
梁的支承加劲肋应设置在( ) A有吊车轮压的部位 B 上翼缘或下翼缘有固定作用力的部位 C 剪应力大的区段 D 弯曲应力大的区段
设计焊接组合截面梁时,通常要事先估计梁的高度取值范围,一般来说梁的最大高度是 由建筑高度所决定的,而梁的最小高度一般是由下列哪项决定的?( ) A梁的局部稳定要求 B梁的刚度要求 C 梁的强度要求 D 梁的整体稳定要求
结构钢材最易发生脆性破坏的应力状态为( ) A两向异号等值正应力作用 B 单向拉应力作用 C 三向同号等值拉应力作用 D 三向等值剪应力作用
当沿受力方向的连接长度过长时,螺栓的抗剪和承压设计承载力均应降低,以防止( )。 A螺栓受弯破坏 B端部螺栓提前破坏 C中部螺栓提前破坏 D螺栓连接的变形过大
采用普通螺栓连接时,螺栓杆发生剪断破坏是因为( )。 A边距或栓间距太小 B钢板较薄 C栓杆较细 D截面削弱过多
焊接残余应力不影响构件的( )。 A局部稳定性 B静力强度 C整体稳定性 D刚度
未焊透的对接焊缝计算应按( )计算 A 俯焊 B仰焊 C立焊 D任意
未焊透的对接焊缝计算应按( )计算 A角焊缝 B 斜焊缝 C 对接焊缝 D 断续焊缝
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的大小与( )关系不大。 A 钢材的种类 B 应力循环次数 C 连接的构件细节 D 残余应力的大小
产生纵向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钢材弹性模量太大,使构件刚度很大 B 施焊时焊件上出现冷塑和热塑区 C 焊件各纤维能自由变形 D 冷却却速度太快
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之是( )。 A 焊接时热量分布不均 B 寒风的厚度太小 C 钢材的塑性太低 D 钢材的弹性模量太高
设有一截面尺寸为100×8的板件,在端部用两条侧面角焊缝在10mm厚的节点板上,两板件板面平行,焊脚尺寸为6mm。为满足最小焊缝长度的构造要求,试选用( )数值 A60mm B100mm C40mm D80mm
应进行疲劳强度验算的应力变化循环次数为 ( ) A n≥5×10000 B n≥5×1000000 C n≥5×100000 D n≥6×100000
对直接承受动荷载的钢梁,其工作阶段为( )。 A 弹塑性阶段 B 弹性阶段 C 强化阶段 D 塑性阶段
关于Q235A级钢,其中各符号的含义是( ) A 235表示钢材的屈服强度标准值;A表示级别,对冲击功没有要求 B 235表示钢材的屈服强度标准值;A表示级别,应具有20℃下不小于27J的冲击力要求 C 235表示钢材的屈服强度设计值;A表示级别,应具有20℃下不小于27J的冲击功要求 D 235表示钢材的屈服强度设计值;A表示级别,对冲击功没有要求
随着钢材厚度的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剪,抗弯强度均下降 B 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提高,而抗剪强度有所下降 C 视钢材牌号而定 D 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剪,抗弯强度均有所提高
在低温工作的钢结构选择钢材时,除考虑强度、塑性、冷弯性能指标外,还需考虑的指标是( ) A 疲劳强度 B 低温冲击韧性 C 低温抗拉强度 D 低温屈服强度
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的典型特征。 A 脆性破坏 B 强度破坏 C 塑性破坏 D 失稳破坏
钢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  ) A 已达到五十年的使用年限 B 结构和构件产生疲劳裂纹 C 结构变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D 结构达到最大承载力产生破坏
在进行钢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计算用的荷载应( ) A 将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都要乘以各自的荷载分项系数 B 将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都用标准值,不必乘荷载分项系数 C 将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乘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永久荷载用标准值,不必乘荷载分项系数 D 将永久荷载的标准值乘以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用标准值,不必乘荷载分项系数
在进行结构或构件的变形验算时,应使用(  ) A 荷载的最小值 B 荷载的标准值 C 荷载的设计值 D 荷载的最大值
关于建筑结构钢材的特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钢结构的耐腐浊性很好,适合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 B:钢材具有良好的塑性,达到拉伸极限而破坏时,应变可达20%-30% C 钢结构的耐热性很好,但耐火性能很差 D 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采用焊接结构可以使钢结构的连接大为简化
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是因为( )? A 钢材良好的吸能能力和延性 B 钢材的强度高 C 钢结构的材质均匀 D 钢结构的质量轻
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大跨结构,这是由() A: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性能和力学计算结果最符合 B:钢材具有良好的 耐热性 C: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D:钢结构自重轻而承载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