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合同法

下列关于要约失效的陈述,错误的是( ) A.甲以信件方式向乙发出要约,要求购买某型号钢材10吨。乙打电话告知甲,无货可供。要约失效。 B.甲以信件方式于7月5日向乙发出要约,并确定了一个月的承诺期间。7月10日该要约到达乙处。乙于8月6日以信件方式作出承诺,8月9日到达甲处。要约失效。 C.甲拟以信件方式向乙发出要约,并要求乙必须在一个月内承诺,信件落款时间为7月1日。但甲迟迟没有发信,直到7月10日才发出信件。乙于8月4日作出承诺,该信件于8月7日到达甲处。该承诺生 D.甲以信件方式向乙发出要约,要求购买某型号钢材10吨。乙打电话告知甲,因为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要约中确定的价格应当上浮10%,要约失效。
无名合同是指( ) A.无名称合同 B.法律无明文规定名称与规则的合同 C.无内容合同 D.无形式合同
我国《合同法》规定,租赁期限6个月以上的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未采用书面形式的租赁合同( ) A.无效 B.效力待定 C.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D.有效,但视为不定期租赁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其依据是( ) A.诚实信用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平等原则
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约的是( ) A.商业广告 B.招标公告 C.自动售货机 D.招租广告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 ) A.相同的概念 B.两个不同的概念 C.相互交叉的概念 D.相互印证的概念
保管合同是( ) A.实践合同 B.单务合同 C.要式合同 D.诺成合同
下列选项中,属于单务合同的是( ) A.买卖合同 B.赠与合同 C.互易合同 D.租赁合同
下列合同中即可为有偿合同,又可为无偿合同的是( ) A.保管合同 B.买卖合同 C.保险合同 D.互易合同
下列选项中,属于单务合同的是( ) A.借用合同 B.买卖合同 C.租赁合同 D.银行贷款合同
下列选项中,不具有实践合同特点的是( ) A.保管合同 B.运送合同 C.使用借赁合同 D.买卖合同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 A.买卖合同 B.个人借贷合同 C.租赁合同 D.承揽合同
顾客将货币投入自动售货机内,取得售货机吐出的商品,这种买卖合同的形式是( ) A.口头形式 B.推定形式 C.书面形式 D.数据电文形式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保密义务,这是基于合同法的( ) A.合同自由的原则 B.诚实信用的原则 C.合法的原则 D.鼓励交易的原则
合同自由原则不包含的内容是( ) A.缔结合同的自由 B.选择相对人的自由 C.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 D.履行合同的自由
根据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缔约过失行为违反了合同法的 A.合同自由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合法原则 D.鼓励交易原则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租房协议,协议规定,如果甲父死亡,则甲将房租与乙。这一民事行为的性质如何认定?( ) A.已成立并且生效 B.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C.既未成立,也未生效 D.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营范围并无销售木地板、厨卫用具等业务。甲乙的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 A.有效 B.无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销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同关系只发生在特定当事人之间 B.合同当事人可以为第三人设定权利义务 C.合同当事人应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 D.合同权利义务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
合同关系的客体主要是债务人的( ) A.物 B.土地使用权 C.履行行为 D.智力成果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因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 A.属合同法调整 B.不属合同法调整 C.当事人明确约定由合同法调整的,属合同法调整 D.参照合同法调整
合同是发生法律上效果的( ) A.事实行为 B.单方民事行为 C.双方民事行为 D.非法律行为
既是合同法的重要目标,也是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是( ) A.合同自由 B.诚实信用 C.合法 D.鼓励交易
下列行为中违背了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是( ) A.订约时如实向对方说明标的情况 B.选择对对方最有利的运输路线 C.履行义务需债权人协助的,债权人不予协助 D.因天灾延误工期后尽量赶进度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合同法的合法原则内容的是( ) A.遵守法律 B.遵守行政法规 C.遵守行政规章 D.遵守社会公德
在大陆法国家,被称为债法最高指导原则或“帝王规则”的是( ) A.合同自由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合法原则 D.鼓励交易原则
合同是反映交易的法律形式,我国立法将合同定义为( ) A.契约 B.允诺 C.协议 D.条约
合同法是否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现实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准就在于其是否在内容上确立了( ) A.合同自由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合法原则 D.鼓励交易原则
合同关系组成要素有( ) A.主体 B.形式 C.内容 D.名称
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延缓条件的合同有( ) A.甲的儿子今年被大学录取之日,甲、乙间房屋租赁合同生效 B.如果明天下雨,丙租丁车的合同生效 C.如果明天无台风,戊与己间的旅游合同生效 D.A以书面方式表示,其去世后,他收藏的名画将捐赠给国家 E.如果B的试验成功,C就投资与其成立公司
判断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需参考认定的内容有( ) A.本人的身高体重 B.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 C.本人的智力能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后果 D.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E.合同涉及的标的数额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合同必须包含的要素有( ) A.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B.当事人之间必须有隶属关系 C.必须相互作出意思表示 D.各个意思表示是一致的 E.必须形成书面协议
下列选项中,体现鼓励交易精神的有( ) A.限制无效合同的范围 B. 订约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 C.区分无效与可撤消合同 D.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 E.限制违约解除的条件
合同中的附随义务通常表现为( ) A.照顾义务 B.通知义务 C.保密义务 D.修理义务 E.更换义务
在合同订立阶段,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订约当事人负有如下义务( ) A.忠实义务 B.保密义务 C.协作义务 D.告知义务 E.给付义务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无效技术合同为( ) A.非法垄断技术 B.妨碍技术进步 C.职务发明中约定专利权归发明者个人所有 D.侵害他人技术成果 E.在技术转让合同中约定收取入门费
合同中所附条件的特征主要有( ) A.将来确定要发生,但现在仍未发生的事实 B.将来可能要发生的,但是否发生仍不确定的事实 C.必须是合法的事实 D.当事人意定而不是法定的事实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委托合同的法律特征有( ) A.要式合同 B.委托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C.委托合同是诺成合同 D.委托合同一般为无偿合同 E.实践合同
在租赁合同中,出租人的义务有( ) A.交付租赁物的义务 B.容忍义务 C.维修租赁物的义务 D.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E.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无先后履行顺序之约定,当事人一方可在对方未履行之前,拒绝对方的履行请求,这被称为( ) A.先履行抗辩权 B.同时履行抗辩权 C.不安抗辩权 D.先诉抗辩权
合同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时,当第三人未能履行或履行有瑕疵时,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是( ) A.合同的债务人 B.第三人 C.合同债务人和第三人共同承担 D.合同债务人和第三人连带承担
在债权人提起撤销权诉讼中,一旦债务人的行为被撤销,则债务人行为的无效始于( ) A.人民法院判决之日 B.人民法院判决确定日期 C.债务人行为实施日 D.债权人提起诉讼之日
债务承担成立的要件之一是债务承担须经债权人同意,根据《合同法》规定,债权人拒绝同意债务承担时,债务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债务承担合同( ) A.效力待定 B.无效 C.不成立 D.对第三人有效,对债权人无效
下列选项中,符合债权转让的是( ) A.甲将其对乙的债权让与丙,需要征得乙的同意 B.张三将其对李四的债务转由王五承担需要征得李四的同意 C.甲公司将其与乙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全部转让给丙公司不需要征得乙银行的同意 D.甲租赁乙的房子,在租期内乙将房子出售给丙,甲想继续租赁必须征得丙的同意
下列选项中,符合合同转让的是( ) A.著名演员甲将其与某电视台签订的电视剧拍摄合同转让给其表妹 B.著名画家乙将其承担的创作任务转让给其弟子 C.著名学者丙将其出任某项国际性活动传播顾问的事项转让给同事 D.某著名公司将其债权转让给其控股的子公司
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使合同关系消灭,这被称为( ) A.混同 B.免除 C.抵销 D.提存
合同约定的履行义务为交付某财物,后双方当事人协商改用另一财物作为履行义务的标的,并在更改后的财物交付后,合同关系消灭。这被称为( ) A.代物清偿 B.代理清偿 C.清偿代理 D.物上代位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这一规定体现的是( ) A.适当履行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 C.经济合理原则 D.情势变更原则
上海某公司与宁波某公司订立一加工承揽合同,由宁波公司承揽加工3万件牛仔裤,合同中未约定履行地点,依合同法规定,该合同履行地应在( ) A.上海某公司所在地 B.宁波某公司所在地 C.上海某公司指定的地点 D.宁波某公司指定的地点
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先后履行顺序已有约定,后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可在先履行的当事人未履行之前或履行有瑕疵时,拒绝对方的履行请求,《合同法》称此为( ) A.先履行抗辩权 B.同时履行抗辩权 C.不安抗辩权 D.先诉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