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川北医学院-生理学 (专升本)

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本题4.0分)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一般表现为锋电位 D、 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 E、 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
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本题4.0分) A、 前者大 B、 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 前者约大10% E、 前者约大20%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本题4.0分) A、 K+ B、 Na+ C、 .Cl-. D、 Ca2+ E、 Mg2+
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本题4.0分) A、 先减小后增大 B、 先增大后减小 C、 减小 D、 增大 E、 不变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本题4.0分) A、 钠的平衡电位 B、 钾的平衡电位 C、 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 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 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本题4.0分) A、 K+ B、 Na+ C、 Cl- D、 Ca2+ E、 Mg2+
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本题4.0分) A、 先减小后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增大 E、 先增大后减小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本题4.0分) A、 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 B、 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 C、 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 达到Na+的平衡电位时,Na+ 外流停止 E、 Na+通道失活,K+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
阈电位是指:(本题4.0分) A、 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 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 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 造成膜对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 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本题4.0分) A、 阈电位 B、 去极相 C、 超射时期 D、 负后电位 E、 正后电位
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本题4.0分) A、 相对不应期 B、 绝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本题4.0分) A、 阈电位 B、 去极相 C、 超射时期 D、 负后电位 E、 正后电位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本题4.0分) A、 阈电位 B、 阈值 C、 阈强度 D、 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E、 刺激的频率
刺激阈指的是:(本题4.0分)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 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本题4.0分)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 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 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 D、 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本题4.0分)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本题4.0分) A、 丸阿托品 B、 胆碱酯酶 C、 美洲箭毒 D、 六烃季铵 E、 四乙基铵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本题4.0分)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主要引起接头前膜的:(本题4.0分) A、 Na+通道关闭 B、 Ca2+通道开放 C、 K+通道开放 D、 CL-通道开放 E、 水通道开放
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本题4.0分) A、 Ca2+的贮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 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 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本题4.0分) A、 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 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 纵管终末池对Ca2+的通透性升高 D、 纵管终末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E、 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T结合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本题4.0分) A、 横管 B、 肌膜 C、 线粒体膜 D、 肌质网膜 E、 粗面内质网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本题4.0分) A、 定不变 B、 对恒定 C、 机多变 D、 对平衡 E、 在一定时间内绝对不变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本题4.0分) A、 射 B、 奋 C、 激 D、 应 E、 兴奋性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本题4.0分) A、 反馈调节 B、 反馈调节 C、 经调节 D、 液调节 E、 身调节
机体内环境指的是;(本题4.0分) A、 血清 B、 血浆. C、 细胞内液 D、 细胞外液 E、 体液
红细胞比容是指 (本题4.0分) A、 .红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B、 红细胞与血管容积之比 C、 红细胞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清是指:(本题4.0分) A、 血液去掉纤维蛋白 B、 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的上清物 C、 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 D、 全血去掉血细胞 E、 血浆去掉蛋白质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本题4.0分) A、 纤维蛋白原 B、 α1-球蛋白 C、 α2-球蛋白 D、 γ-球蛋白 E、 血浆白蛋白
关于血浆渗透压的下述论点,正确的是:(本题4.0分) A、 血浆渗透压在标准状态下为 313m0sm/kgH20,相当于0.15mol/L NaCI 溶液或0.3mol/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数 B、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胶物质 C、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球蛋白形成 D、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可发生组织水肿 E、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皱缩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本题4.0分) A、 雄激素 B、 雌激素 C、 红细胞提取物 D、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爆式促进因子 E、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降低(沉降加快)主要是由于:(本题4.0分) A、 红细胞比容增大 B、 红细胞比容减小 C、 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 血浆球蛋白含量减少 E、 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
实现体液免疫的血细胞主要是: (本题4.0分) A、 中性粒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单核细胞
下列血小板功能中哪一点是错误的:(本题4.0分) A、 参与凝血过程 B、 具有止血作用 C、 具有吞噬作用 D、 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或修复作用 E、 血小板减少,出血后不易止血
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液量分别是:(本题4.0分) A、 40L与4L B、 30L与4L C、 20L与4L D、 30L与2.5L E、 20L与2.5L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本题4.0分) A、 Rh阳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 B、 Rh阳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 C、 Rh阴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 D、 Rh阴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 E、 B和C都可能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本题4.0分) A、 红细胞上的受体类型 B、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输血时主要应考虑献血者的:(本题4.0分) A、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 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 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E、 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的血浆凝集,而其血浆与B型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本题4.0分)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D型
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的:(本题4.0分) A、 糖原 B、 蛋白质 C、 磷脂 D、 脂蛋白 E、 糖蛋白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本题4.0分)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 D、 仅在外表面与内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本题4.0分) A、 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 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 C、 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 D、 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E、 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本题4.0分)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出胞作用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本题4.0分)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易化扩散 D、 入胞作用 E、 吞饮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本题4.0分) A、 单纯扩散 B、 简单扩散 C、 易化扩散 D、 出胞人用 E、 细胞外物入胞作用
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本题4.0分) A、 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 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 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 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 Na+ 、K+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本题4.0分) A、 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人膜内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 E、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人膜内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本题4.0分)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K+泵的作用 E、 膜上ATP的作用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本题4.0分)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本题4.0分) A、 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 B、 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 C、 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D、 建立离子势能储备 E、 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