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延安大学-药理学(专升本)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药物可分为哪几类:( )(本题3.5分) A、 ABCDE B、 IIIIIIIV C、 ABCDX D、 甲乙丙 E、 ABCD
关于新药临床试验描述错误的是:( )(本题3.5分) A、 Ⅰ期临床试验时要进行耐受性试验 B、 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C、 Ⅱ期临床试验设计应符合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和合理性四个原则 D、 Ⅳ期临床试验即上市后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 E、 临床试验最低病例数要求:Ⅰ期20~50例,Ⅱ期100例,Ⅲ期300例,Ⅳ期2000例
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本题3.5分) A、 药物吸收缓慢 B、 药物分布减小 C、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力上升 D、 代谢无变化 E、 药物排泄无变化
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是:( )(本题3.5分) A、 药物分子的大小和脂溶性 B、 药物的解离程度 C、 与蛋白的结合力 D、 胎盘的血流量 E、 以上都是
新药临床Ⅰ期试验的目的是 ( )(本题3.5分) A、 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 B、 观察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C、 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D、 确定临床给药方案 E、 研究动物及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以及新药在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对新药临床Ⅱ期试验的描述,正确项是 ( )(本题3.5分) A、 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和毒副反应 B、 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疗效的评价 C、 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安全性评价 D、 也称为补充临床试验 E、 针对小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进行特殊临床试验
老年患者给药剂量一般规定只用成人剂量的:( )(本题3.5分) A、 1/3 B、 1/2 C、 2/5 D、 3/4 E、 3/5
新药临床试验应遵循下面哪个质量规范:( )(本题3.5分) A、 GLP B、 GCP C、 GMP D、 GSP E、 ISO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 )(本题3.5分) A、 Ⅰ期临床试验 B、 Ⅱ期临床试验 C、 Ⅲ期临床试验 D、 Ⅳ期临床试验 E、 扩大临床试验
遗传异常主要表现在:( )(本题3.5分) A、 对药物肾脏排泄的异常 B、 对药物体内转化的异常 C、 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异常 D、 对药物肠道吸收的异常 E、 对药物引起的效应异常
缓释制剂的目的:( )(本题3.5分) A、 控制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恒速释放、恒速吸收 B、 控制药物缓慢溶解、吸收和分布,使药物缓慢达到作用部位 C、 阻止药物迅速溶出,达到比较稳定而持久的疗效 D、 阻止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持久的疗效 E、 阻止药物迅速达到作用部位,达到持久的疗效
受体是:( )(本题3.5分) A、 所有药物的结合部位 B、 通过离子通道引起效应 C、 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的蛋白组分 D、 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的结合体 E、 第二信使作用部位
药物与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激动或阻断效应取决于:( )(本题3.5分) A、 药物作用的强度 B、 药物剂量的大小 C、 药物的脂溶性 D、 药物的内在活性 E、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地高辛药物浓度超过多少应考虑是否药物中毒( )(本题3.5分) A、 1.0ng/ml B、 1.5ng/ml C、 2.0ng/ml D、 3.0ng/ml E、 2.5ng/ml
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正确的是( )(本题3.5分) A、 0-10μg/ml B、 15-30μg/ml C、 5-10μg/ml D、 10-20μg/ml E、 5-15μg/ml
哪两个药物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本题3.5分) A、 茶碱、苯妥英钠 B、 地高辛、丙戊酸钠 C、 茶碱、地高辛 D、 丙戊酸、苯妥英钠 E、 安定、茶碱
多剂量给药时,TDM的取样时间是:( )(本题3.5分) A、 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后2小时 B、 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前1小时 C、 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给药前 D、 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E、 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用药前1小时
关于是否进行TDM的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本题3.5分) A、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合适药物? B、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C、 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D、 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E、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本题3.5分) A、 老年患者常有肝功障碍,主要经肝灭活的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应慎用或禁用。 B、 老年患者有肾功能减退,药物肾清除减慢,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应根据肾功减退情况,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C、 老年患者患感染性疾病,宜选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杀菌药。 D、 抗菌药物一旦选定,在疗效未确定之前,疗程不应少于5d,不超过14d。 E、 以上都是
下面哪个药物不是目前临床常须进行TDM的药物 ( )(本题3.5分) A、 地高辛 B、 庆大霉素 C、 氨茶碱 D、 普罗帕酮 E、 丙戊酸钠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应选用( )(本题3.0分) A、 红霉素 B、 青霉素 C、 链霉素 D、 多黏菌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 )(本题3.0分) A、 抑制黏肽的合成而使细胞壁缺损 B、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菌 C、 抑制叶酸的合成 D、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无效的是( )(本题3.0分) A、 环丙沙星 B、 羧苄西林 C、 庆大霉素 D、 头孢他啶
治疗鼠疫的首选药是( )(本题3.0分) A、 林可霉素 B、 红霉素 C、 链霉素 D、 青霉素素
下列哪种药与呋塞米合用可增强耳毒性( )(本题3.0分) A、 头孢菌素 B、 大环内酯类 C、 青霉素类 D、 氨基糖苷类
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是( )(本题3.0分) A、 四环素 B、 米诺环素 C、 氯霉素 D、 红霉素
可抑制婴幼儿骨骼发育的药物是( )(本题3.0分) A、 青霉素 B、 庆大霉素 C、 四环素 D、 头孢曲松
TMP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 )(本题3.0分) A、 二氢叶酸还原酶 B、 过氧化物酶 C、 二氢蝶酸合酶 D、 DNA回旋酶
可首选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药物是( )(本题3.0分) A、 甲氧苄啶 B、 氧氟沙星 C、 磺胺嘧啶银 D、 磺胺嘧啶
磺胺药的抗菌机制是( )(本题3.0分) A、 抑制细胞壁合成 B、 抑制DNA回旋酶 C、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单选题)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药物可分为哪几类:( )(本题3.5分) A、 ABCDE B、 IIIIIIIV C、 ABCDX D、 甲乙丙 E、 ABCD
(单选题) 关于新药临床试验描述错误的是:( )(本题3.5分) A、 Ⅰ期临床试验时要进行耐受性试验 B、 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C、 Ⅱ期临床试验设计应符合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和合理性四个原则 D、 Ⅳ期临床试验即上市后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 E、 临床试验最低病例数要求:Ⅰ期20~50例,Ⅱ期100例,Ⅲ期300例,Ⅳ期2000例
(单选题) 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本题3.5分) A、 药物吸收缓慢 B、 药物分布减小 C、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力上升 D、 代谢无变化 E、 药物排泄无变化
(单选题) 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是:( )(本题3.5分) A、 药物分子的大小和脂溶性 B、 药物的解离程度 C、 与蛋白的结合力 D、 胎盘的血流量 E、 以上都是
(单选题) 新药临床Ⅰ期试验的目的是 ( )(本题3.5分) A、 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 B、 观察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C、 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D、 确定临床给药方案 E、 研究动物及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以及新药在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单选题) 对新药临床Ⅱ期试验的描述,正确项是 ( )(本题3.5分) A、 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和毒副反应 B、 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疗效的评价 C、 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安全性评价 D、 也称为补充临床试验 E、 针对小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进行特殊临床试验
(单选题) 老年患者给药剂量一般规定只用成人剂量的:( )(本题3.5分) A、 1/3 B、 1/2 C、 2/5 D、 3/4 E、 3/5
(单选题) 新药临床试验应遵循下面哪个质量规范:( )(本题3.5分) A、 GLP B、 GCP C、 GMP D、 GSP E、 ISO
(单选题)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 )(本题3.5分) A、 Ⅰ期临床试验 B、 Ⅱ期临床试验 C、 Ⅲ期临床试验 D、 Ⅳ期临床试验 E、 扩大临床试验
(单选题) 遗传异常主要表现在:( )(本题3.5分) A、 对药物肾脏排泄的异常 B、 对药物体内转化的异常 C、 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异常 D、 对药物肠道吸收的异常 E、 对药物引起的效应异常
(单选题) 缓释制剂的目的:( )(本题3.5分) A、 控制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恒速释放、恒速吸收 B、 控制药物缓慢溶解、吸收和分布,使药物缓慢达到作用部位 C、 阻止药物迅速溶出,达到比较稳定而持久的疗效 D、 阻止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持久的疗效 E、 阻止药物迅速达到作用部位,达到持久的疗效
(单选题) 受体是:( )(本题3.5分) A、 所有药物的结合部位 B、 通过离子通道引起效应 C、 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的蛋白组分 D、 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的结合体 E、 第二信使作用部位
(单选题) 药物与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激动或阻断效应取决于:( )(本题3.5分) A、 药物作用的强度 B、 药物剂量的大小 C、 药物的脂溶性 D、 药物的内在活性 E、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