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
1、机车轴列式只能用字母表示法。( )
车体分为:司机室和机器间。( ) 构架是转向架的基础受力体,也使各种部件的安装基础。
3、轮对是机车在线路上的行驶部件,由车轴、轮对及传动大齿轮组成。( )
4、 轴箱用以固定轴距,保持轮对正确位置,安装轴承等。( )
车体是乘务人员操纵、保养和维修机车的场所。( )
6、 为了提高机车的速度,必须减轻车体的自重。( )
7、 高速机车车体外形设计上均采用了流线型车体。( )
8、SS4改型电力机车车体由底架、侧墙、司机室组成。( )
9、SS4改型电力机车由两节完全相同的B0—B0机车组成。( )
10、分离后单节机车不可独立运行。( )
11、SS4改型电力机车各室按其功能可分为:I、Ⅱ端司机室,I、Ⅱ机械室,I、Ⅱ端电器室和变压器室。( )
12、SS4改型电力机车设备采用双边走廊,分室斜对称布置。设备屏柜化、成套化。( )
13、SS4改型电力机车设备大部分设备为平面单层布置,设备拆装,互不影响。( )
14、SS4改型电力机车采用了大顶盖预布线预布管结构。( )
SS4改型电力机车变压器冷却风机采用了离心式通风机。( )
SS4改型电力机车采用的是有心盘连接装置。( )
SS4改型电力机车采用吊杆式车钩复原装置。( )
18、SS4改型电力机车采用3号缓冲器。( )
19、 SS4改型电力机车牵引梁内安设有牵引装置。( )
20、在转向架构架与车体底架之间,装设有侧向摩擦减震器,其作用是衰减车体的垂向振动。( )
电力机车总体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2.轴列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轴列式来表示机车走行部的结构特点?
3.机车设备布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SS4改型电力机车车顶布置有哪些主要设备?
切削用量中( )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 A. 切削速度 B. 背吃刀量 C. 进给量 D. 无确定因素
当有色金属(如铜、铝等)的轴类零件外圆表面要求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低时,一般只能采用的加工方案为( )。 A. 粗车-精车-磨削 B. 粗铣-精铣 C. 粗车-精车—超精车 D. 粗磨—精磨
磨削时磨削热传给较多的是( )。 A. 工件 B. 砂轮C. 切屑 D. 空气
由一个工人在一台设备上对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 A. 走刀 B. 工步 C. 工位 D. 工序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A. 主运动方向 B. 进给运动方向 C.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D.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工件受外力时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称为( )。 A. 工艺系统刚度 B. 工件硬度 C. 接触刚度 D. 疲劳强度
成形法加工齿形的方法是( )。 A. 铣齿 B. 插齿 C. 剃齿 D. 珩齿
加工塑性材料时,在( )切削时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A. 低速 B. 中速 C. 高速 D. 超高速
车削加工中大量的切削热由( )传出。 A. 刀具 B. 工件 C. 切屑 D. 机床
影响刀尖强度和切屑流动方向的刀具角度是( )。 A. 主偏角 B. 前角C. 副偏角 D. 刃倾角
工序能力勉强的工艺是( )。 A. 一级工艺 B. 二级工艺 C. 三级工艺 D. 四级工艺
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大部分集中于( )。 A. 第I变形区 B. 第II变形区 C. 第III变形区 D. 已加工表面
在切削铸铁时,最常见的切屑类型是( )。 A. 带状切屑 B. 挤裂切屑 C. 单元切屑 D. 崩碎切屑
车削加工时轴的端面与外圆柱面不垂直,说明主轴有( )A. 圆度误差 B. 纯经向跳动 C. 纯角度摆动 D. 轴向窜动
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 A. 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B. 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 C. 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 D. 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
表征砂轮磨料在磨削力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的是( ) A. 磨料 B. 粒度 C. 硬度 D. 组织
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 )基准作为精基准。 A. 设计 B. 工序 C. 测量D. 装配
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 A. 前角 B. 后角 C. 主偏角 D. 刃倾角
麻花钻的切削刃共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任何一种机床必定有,且通常只有一个( )。 A. 主运动 B. 进给运动 C. 简单成形运动 D. 复合成形运动
数控系统
预紧
工业机器人(根据国标)
4. 自动引导小车AGV
1、1、加工( )零件,宜采用数控加工设备。 A.大批量 B.多品种中小批量 C.单件 D.大批大量
2、数控机床开机时一般要进行回参考点操作,其目的是( )。 A. 建立工件坐标系 B. 建立机床坐标系 C. 建立局部坐标系 D. 建立相对坐标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