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信阳师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对“人文修养”理解正确的是( )(本题2.0分) A、 人文修养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知识水平 B、 学历越高,人文修养就越高 C、 有了人文精神就等于有了人文修养 D、 人文修养的核心是掌握人文方法 E、 掌握人文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人文精神
“北漂”描述了现代中国社会中的那种状态?()(本题2.0分) A、 无根状态 B、 忙碌状态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提出这一概念的是( )(本题2.0分) A、 刘向 B、 梁漱溟 C、 泰勒 D、 柏拉图 E、 亚里士多德
下列哪项不属于文化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本题2.0分) A、 欧美认为感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立即就医,而中国人常不会 B、 中国人选择中医进行养生保健 C、 中国常常不把患者患癌症的实情告诉患者 D、 中国的三寸金莲之美 E、 欧美国家抑郁症的患病率高于中国
《乡土中国》的作者是谁?()(本题2.0分) A、 巴金 B、 老舍 C、 费孝通
“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哭于斯”讲的是哪种社会形态?()(本题2.0分) A、 陌生人社会 B、 原子社会 C、 熟人社会
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名为()。(本题2.0分) A、 《论十大关系》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D、 《为人民服务》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本题2.0分) A、 道德 B、 风俗习惯 C、 法律 D、 宗教
对“评判性思维”理解正确的是( )(本题2.0分) A、 评判性思维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 B、 护理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自发的、无目的的判断 C、 评判性思维是将批判和挑剔作为看待事物的出发点 D、 评判性思维不是护士确立护理问题、提出临床决策的思维基础 E、 护理专业的评判性思维以护士的自我意识作为基础
下列哪些属于“评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因素( )(本题2.0分) A、 自信负责 B、 公正客观 C、 灵活调整 D、 知识迁移 E、 学术正直
护士引领患者行走时,护士一般走在哪个方位( )(本题2.0分)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前方 D、 后方 E、 随意
下列哪项不是临床思维的特点( )(本题2.0分) A、 时限性 B、 静态性 C、 个体差异性 D、 复杂性 E、 所需资料的全面性
在当代中国,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 )。(本题2.0分) A、 中国传统文化 B、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C、 共产主义道德要求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合理、恰当和适度。这体现了行政法的( )。(本题2.0分) A、 程序正当性原则 B、 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行政合法性原则 D、 行政应急性原则
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本题2.0分) A、 大同世界 B、 小康社会 C、 和谐社会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本题2.0分) A、 理想否定现实 B、 现实否定理想 C、 理想与现实无关 D、 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是( )。(本题2.0分) A、 人生观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目的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质是( )。(本题2.0分) A、 贡献 B、 索取 C、 存在 D、 享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 )。(本题2.0分) A、 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 “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 C、 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 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指的 是道德的( )。(本题2.0分) A、 认识功能 B、 调节功能 C、 沟通功能 D、 教育功能
法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本题2.0分) A、 法律概念 B、 法律技术 C、 法律规范 D、 法律原则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本题2.0分) A、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 B、 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内容 C、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 D、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内容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本题2.0分) A、 集体主义 B、 诚实守信 C、 明荣辨耻 D、 为人民服务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其中,敬业奉献要求( )。(本题2.0分) A、 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B、 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奋图强 C、 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D、 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乘车登机坐船应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图书馆、 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不喧哗吵闹;游览、购物、提款应按先后顺序,不插队。这是社会公德中( )。(本题2.0分) A、 保护环境的要求 B、 文明礼貌的要求 C、 助人为乐的要求 D、 爱护公物的要求
有观点认为,那种只是出于异性吸引的感情冲动不是爱情,那种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的行为和“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感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这强调了爱情的( )。(本题2.0分) A、 强烈持久性 B、 专一排他性 C、 平等互爱性 D、 自然生物性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是( )。(本题2.0分) A、 警告 B、 传唤 C、 逮捕 D、 行政拘留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所表现出的外在活动,称为( )。(本题2.0分) A、 道德行为 B、 道德意志 C、 道德信念 D、 道德认识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中( )。(本题2.0分) A、 陶冶情操的修养方法 B、 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C、 学思明理的修养方法 D、 慎独自律的修养方法
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体现了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 )。(本题2.0分)
理想是在人类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的特征有( )(本题3.0分) A、 滞后性与共同性 B、 时代性与阶级性 C、 多样性与共同性 D、 思想性与实践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这种共同理想信念包括的内容有( )(本题3.0分) A、 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B、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生活理想
信念同理想一样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信念是( )(本题3.0分) A、 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B、 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C、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 人们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优良传统,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表现在( )(本题3.0分) A、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 热爱社会主义,推进社会发展 C、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D、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本题3.0分) A、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了民族的空前团结 D、 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 )(本题3.0分) A、 长期性 B、 曲折性 C、 艰巨性 D、 随意性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之所以错误,就在于它们( )(本题3.0分) A、 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 片面强调了个人的需要和享乐 C、 忽视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33网校整理 D、 没能准确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本题3.0分) A、 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B、 能够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 C、 对生活丧失信心,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D、 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经得起磨难和考验
人的良好的心理表现在( )(本题3.0分) A、 要经常保持愉悦的心境 B、 适应能力强 C、 自我评价客观 D、 善于与别人相处和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人际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本题3.0分) A、 平等原则 B、 诚信原则 C、 宽容原则 D、 互助原则
民事权利能力:(本题5.0分)
(问答题) 依法治国:(本题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