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3 人为自然界立法。( )
12 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蔽自己的大书。( )
11 矛盾是人们思维陷入混乱的产物。( )
1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
9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 )
8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 )
7 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
6 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
5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
4 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 )
3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
2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个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 )
1 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 )
42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____。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____ [B:]存在就是被感知____ [C:]理在事先____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____
41 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____。 A.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作用 [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D:]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40 哲学的党性是指____。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 [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 [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 [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
39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____。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3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___。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37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____。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36 意识是“客观存的主观映象”是指____。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3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____。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34 各种运动形式的区别,主要取决于____。 [A:]它们不同的复杂程度 [B:]它们不同的稳定性和相互关系 [C:]它们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殊矛盾 [D:]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不同需要
33 下列论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____。 A.曹雪芹的《红楼梦》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孔子的《论语》 [D:]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E:]邹容的《革命军》
32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____。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1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____。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30 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____。 A.世界处于什么状态 [B:]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 [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D:]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 [E:]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9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____。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变化发展的观点 [E:]唯心主义的观点
28 下列论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____。 [A:]曹雪芹的《红楼梦》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孔子的《论语》 [D:]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E:]邹容的《革命军》
27 空间是指____。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B:]事物之间的距离 [C:]物体的体积 [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26 哲学是____。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E:]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5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一种____。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二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24 哲学的党性是指____。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 [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 [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 [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
23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____。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2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21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____。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___。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9 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____。 [A:]世界处于什么状态 [B:]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 [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D:]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 [E:]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____。 [A:]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作用 [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D:]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16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____。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15 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____。 A.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B:]客观世界中存在“绝对时空” [C:]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E:]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
14 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____。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____。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12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____。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理论和实际 [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11 意识是“客观存的主观映象”是指____。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10 哲学是____。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E:]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9 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____。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8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关系是____。 [A:]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B:]高级运动形式是以低级运动形式为基础的 [C:]高级运动形式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D:]高级运动形式可以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 [E:]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____。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6 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____。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B:]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D:]没有说明人民群众活动的作用 [E:]承认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