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民族学院大学语文模拟考试一
下列小说的语句中属于肖像描写的有()
A、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
B、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
C、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一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D、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伛下腰,任凭苦恼来折磨他
E、那位夫人身躯肥大,肤色白得过分,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阅读《纪念傅雷》中的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傳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傳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A.作者为什么说傅雷“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 B.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是“需家之刚者”? C.为什么作者不说“愿你安息吧”?
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回答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威。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兩,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本词的主旨是什么? B.指出两例运用移情于景手法的词句。 C.指出文中一例直抒胸臆的呼告句,并说明其表达的艺术效果。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姚纳回转身去,想说一说他儿子是怎么死的,可是这当儿驼背轻松地吁一口气,说是谢天谢地,他们总算到了。姚纳收下二十个戈比,对着那几个玩乐的客人的后影瞧了好半天,他们走进一个漆黑的门口,不见了。他又孤单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苦恼刚淡忘了不久,现在又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有人理会他和他的苦......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那份苦恼竞包藏在这么渺小的躯壳里,哪怕在大白天举着火把去找也找不到..... A.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B.“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那份苦恼竟包藏在这么渺小的躯壳里,哪怕在大白天举着火把去找也找不到”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C.指出文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相仿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