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软件测试(本)

性能测试测试软件系统的性能运行表现,属于测试的高端领域。
功能测试一般采用白盒测试技术。
系统测试应尽可能在和目标运行环境一致的情况下进行。
增量式测试的方法是先分散测试,然后集中起来再一次完成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的目的在于检验软件模块之间的衔接设计是否合理、正常等这样一类的程序结构问题。
组件测试常与代码编写同时进行,在完成程序编写、复查和语法正确性验证后,就可进行组件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
组件测试和白盒测试都需代码支持,但程度不同。
组件测试不需要进行边界测试。
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兴起,软件测试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探索性测试是一种比较严谨的测试方法,具有可管理性和度量性。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可与软件实现同步进行,可减少软件的开发时间和成本,保证质量。
针对一项软件测试工程,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站在不同角度来看待各项测试工作,软件分类不会不同。
与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模式相比,混合模式运用最为广泛。
V模型中,验证测试只针对开发过程的单个阶段。
V模型验证过程中,测试者判断一个软件产品是否能完成其任务,并据此判断这个软件产品是否满足其预期的使用要求。
黑盒测试可以测试程序的内部特点。
白盒测试是根据软件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X模型是将测试和开发紧密结合的模型,可使软件开发进度加快。
RUP模型的掌握需要花费较大成本,并对项目管理要求较高。
IPD流程非常适用于中小型软件开发项目。
统一软件过程RUP是由IBM Rational提出的面向对象且基于网络的程序开发方法。
RUP流程是将瀑布模式与边写边改模式进行演进、结合,并加入风险评估的一种开发模式。
从软件最初构思到发布软件产品的过程,成为软件开发模式。
详细测试阶段定义被测试对象和测试目标。
测试用例不仅是软件开发后的测试依据,而且在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也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文档。
规格说明可用作一个测试准则。
测试分析与设计的第一项任务是对测试依据进行评审。
可靠性测试属于功能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属于功能性测试。
负载测试属于非功能性测试。
恢复测试主要检查软件系统的容错能力。
一个测试用例一般也可用于多个输入/输出行为检测。
软件非功能特征包括可靠性、可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软件功能特征包括适应性、准确性、互操作性、安全性、遵从性。
适应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可用性都属于软件功能性特征。
可靠性属于软件非功能性特征。
可靠性不属于软件非功能性特征。
软件相对于传统产品而言,是一种有形产品。
同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一样,配置管理活动制定的计划是可以随时更改的。
对测试用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测试技术的使用与测试管理两方面。
缺陷提交报告主要供软件开发人员阅读。开发人员关注的是缺陷的概述和严重程度,以及在整个系统中各种严重级别缺陷的分布比例。
测试组织的人员管理,主要依赖与测试心理学的正确运用。
对软件测试,加强测试成本、测试结果和测试效益的度量对测试管理及改进很有作用。
测试管理策略的制定,需要通过测试者自主开发和‘量身定做’,以最能适应测试团队自身的工作需求为原则。
测试流程是指测试的全过程,包括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三大环节。
配置管理分为版本管理、问题跟踪和建立管理三部分。
自动化测试是在预设条件下自动运行被测软件或程序,自动分析、评估测试结果。
路径覆盖的目的就是要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要求遍历测试对象的所有不同的路径。
逻辑覆盖是黑盒测试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以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测试技术,是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设计的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