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海洋经济

广东省作为海洋渔业大省,利用南海渔场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为广东支柱海洋产业之一,同时在全国渔业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海洋电力业已成为浙江省除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旅游业之外的四大海洋支柱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东海区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上海构建形成“一带三圈七片”的海洋产业布局。
山东省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位居沿海11个省份前三位。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中部沿海地区,面向西太平洋,地域面积宽广,全省海岸线长达3121千米,居全国第一位。
河北省海洋产业仍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以传统的、粗放型的开发为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例也不够协调。
天津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其中海水淡化业在技术方面,已经掌握多种淡化技术,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海洋产业布局方面,辽宁省提出深入开发建设海洋经济的基本思路:围绕“一带”发展、强化“二海”开发、统筹“双区”功能、建设十大海洋产业基地。
辽宁省传统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船舶制造和海洋运输、海水养殖等,其中海洋渔业、船舶制造和海洋运输的产值和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带来本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差距。
中国有三大三角洲,自南向北依次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海洋中主要有六大类矿产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海底固体矿产、滨海砂矿、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矿床以及可燃冰,这些陆地上也有。
海水淡化是涉及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而重大问题,氯化钠是海洋水体中除水本身外最巨大的化学资源,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和冶金工业。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
风暴潮是因海水中一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地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增值,引起一定范围内在一段时间中的海水变色现象。
海啸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国家遭受的由于猛烈的地震所引起的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巨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大风灾害及地震海啸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引发了损失惨重的海洋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和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
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专题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975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海洋生态治理是在海洋生态优化基础上应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针对人类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资产(资源与环境)过度消耗而提出来的。
海洋产品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由海洋产品价格机制、海洋产品竞争机制、海洋产品供求机制等构成。
按照产品的属性,海洋产品可分为海洋公共产品、海洋准公共产品和海洋私人产品。
海洋产品市场体系是指以海洋产品市场为中心,信息、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相互联系的各类海洋产品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海洋产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消费的某种海洋产品的数量。
海洋产品市场是指从事海洋产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关系的总和。
海洋能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发的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没有必要大力发展海洋能的利用。
海洋交通运输业既是中国的传统海洋产业,又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海洋支柱产业。
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对其捕捞可不受限制。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海产品的需求,我国应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特别是近海捕捞业。
海洋渔业按生产方式和产业等级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和增殖业。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海洋产业政策是一种以供给管理为主、以结构控制与协调调整为主的长期发展的海洋经济政策。
海洋服务业是服务于海洋生产和海洋流通活动的产业,主要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其他海洋公共服务业。
海洋产业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而形成的生产事业。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大陆架最大宽度不应超过领海外沿量起350海里。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毗连区是毗连其领海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外沿量起不超过24海里。
领海是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
根据海洋地理单元的不同,海洋区域经济可分为海岸带经济、海岛区域经济、国家管辖海域经济、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经济等。
岸带是指现在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由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3个单元组成。
海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总体上的计划和时空上的安排,即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模、优先次序和空间布局等总体构想。
属经济区是指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300海里的海域。
海洋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的海洋地理单元的空间基础上形成的海洋经济体系。
政府主导的计划手段直接影响到了海洋自然资源价格决定。
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水体和相关陆域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有生命的活体及其生境的统称。
海域的使用权不从属于海域所有权。
海洋资源产权的初始配置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进行,因而必须实行行政审批。
由于海水的流动性,海洋的部分资源属于典型的共有资源,在产权上难以界定,因而海洋产权不必界定。
海洋产权流动是指海洋产权客体在不同海洋产权主体间的动态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