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广西大学刑法学(专升本)
甲因和乙发生口角,持一棍殴打乙,致使乙重伤休克。之后,甲发现乙的口袋中有大量现金,于是将现金拿走。甲的行为构成( )。
A
故意杀人罪
B
盗窃罪
C
抢劫罪
D
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甲驾驶前天盗窃来的汽车,被车主乙发现拦截,甲为驾车逃跑,将乙撞成轻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
构成抢劫罪
B
仅构成盗窃罪
C
构成盗窃罪和交通肇事罪
D
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周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游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时,俩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行进,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杀人
B
意外事件
C
过失杀人
D
不构成犯罪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应当( )。
A
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B
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
以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
D
以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从一重罪处罚
谢某需外出办急事,将才3个月的女儿一人留在家中床上,自己锁门外出。3小时候后回家,发现女儿从床上掉落地下摔死,谢某的行为( )。
A
构成故意杀人罪
B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D
构成故意伤害罪
李老汉(76周岁)和邻居老太(70岁)发生口角,一怒之下将老太打成重伤,对李老汉判处刑罚时,( )。
A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
应当从轻处罚
D
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吴某(15周岁)先后唆使张某(15周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元;唆使李某(19周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周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吴某的行为构成( )。
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绑架罪
D
抢劫罪、绑架罪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
A
应当从轻处罚
B
应当减轻处罚
C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行相适应原则
C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
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下列情形中,不认为是犯罪的有( )。
A
甲打电话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
乙向某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
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
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甲于一日酒后驾车闯红灯,将行人乙撞车重伤。甲下车发现乙神志清醒,但不能动弹,为逃避处罚,甲又上车倒车再次碾压乙,导致乙大出血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A
交通肇事罪
B
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情节
C
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D
故意杀人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可以适用死刑的情形是( )。
A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B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
76周岁的甲实施拐卖儿童犯罪,并拐卖儿童多人
D
75周岁的甲恶意报复,行凶杀人并肢解抛尸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 )。
A
免除处罚
B
减轻处罚
C
从轻处罚
D
从重处罚
对于预备犯罪,可以比照( )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A
犯罪终止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犯罪既遂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 )。
A
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B
不能超过犯罪人追求的结果
C
不能在防卫强度上超过犯罪人的行为强度
D
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处罚。
A
从轻或者减轻
B
从轻或者免除
C
减轻或者免除
D
在法定刑以下
甲离婚后嫌才3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5天后回家,发现乙已经死在摇篮里。甲的行为( )。
A
构成遗弃罪
B
构成故意杀人罪
C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
不构成犯罪
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乙杀死。此案中,甲的行为,( )。
A
构成故意杀人罪
B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
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 )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A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
B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
C
醉酒的人
D
不满14周岁的人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的是( )。
A
盗窃
B
制造毒品
C
投放危险物质
D
破坏交通工具
自首与坦白的区别是( )
A
归案方式不同
B
认罪表现不同
C
法律后果不同
D
人身危险性不同
E
交待罪行的程度不同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主要区别有( )
A
起因条件的内容不同
B
实施的对象不同
C
实施的目的完全不同
D
对行为人自身的限制有些不同
E
对损害限度的要求不同
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
A
敌对分子犯罪突出
B
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
C
发案数剧增
D
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E
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
A
不得减
B
不得假释
C
应当加重处罚
D
不得适用缓刑
E
应当从重处罚
犯罪既遂形态主要存的类型有( )。
A
结果犯
B
行为犯
C
危险犯
D
举动犯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包含了以下( )内容。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
某甲一直想杀死自己的妻子乙,但苦于没有机会。某日,某甲与某丙约定上山打猎。某甲在出发前擦枪时,在与乙交谈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将枪口朝向了乙,并不慎触动了扳机,枪支走火,击中乙的腿部,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某甲的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
A
某甲在主观上是故意
B
某甲在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C
某甲在主观上过于自信的过失
D
某甲在主观上没有罪过
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学校的领导将自己开除,意欲夜晚潜入学校领导家里将其杀死,后来在情急之中误将张三当作校领导杀死,吴某该行为不属于( )
A
行为性质错误
B
工具错误
C
行为对象错误
D
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下列哪些情况可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 )
A
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遇空难而死亡
B
甲为了替自己被杀害的儿子报仇,在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途中,乘人不备将该罪犯砍死
C
甲遭遇乙某抢劫,在乙某的紧追之下,不慎失足跌入悬崖摔死
D
甲用刀扎伤乙某,当时地处深山,甲背乙走两天两夜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院,到医院之后,乙才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甲于14周岁生日当天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绳子勒住一小孩,路人乙看见后不予制止,眼睁睁看着甲将小孩勒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
B乙属不纯正不作为犯
C
C乙不构成犯罪
D
D甲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因果关系的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甲持棍杀乙,导致其昏厥,甲误以为乙死亡而离去。此种情况不影响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B
B甲持棍杀乙,导致其昏厥,甲误以为乙死亡而离去。乙因躺在路边被丙不小心开车撞死。甲犯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C
C甲持刀意图伤害乙,刺乙一刀后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甲应当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D
D甲持棍杀乙,导致其昏厥,甲误以为乙死亡而抛“尸”河中。乙死亡于溺水。甲应负故意杀人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
趋势外推法
B
比较研究法
C
心理分析法
D
专家评估法
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
天气
B
工具
C
季节
D
昼夜
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制定的机关不同
B
适用的对象、机关和程序不同
C
严厉程度不同
D
执行的机构不同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
正确
错误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驱逐出境。( )
正确
错误
甲将乙从十几层的高楼猛力推下。甲构成过失犯罪。( )
正确
错误
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司机构成故意犯罪。( )
正确
错误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