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国家开放大学幼儿园科学教育
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加涅
B.
皮亚杰
C.
维果茨基
D.
布鲁姆
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认识功能、精神功能
B.
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
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D.
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雷震清
B.
陶行知
C.
张雪门
D.
陈鹤琴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加涅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布鲁姆
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 )年间。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乾隆
B.
同治
C.
嘉庆
D.
光绪
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
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
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D.
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
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挑选分类
B.
二元分类
C.
感知分类
D.
多元分类
各年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学前儿童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简单性问题
B.
理论性问题
C.
操作性问题
D.
直白性问题
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孟子
B.
墨子
C.
老子
D.
孔子
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2~3岁
B.
3~4岁
C.
3~4岁
D.
5~6岁
“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挑选分类
B.
感知分类
C.
二元分类
D.
多元分类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不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达到启蒙的目的。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玩耍紧密结合。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分类也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以下物品可以作为儿童非正式量具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绳子
B.
称
C.
直尺
D.
钟表
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非正式量具测量
B.
正式量具测量
C.
观察测量
D.
普通测量
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普通测量
B.
观察测量
C.
正式量具测量
D.
非正式量具测量
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
B.
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
C.
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
D.
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
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
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
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B.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C.
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
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
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
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制作玩具
B.
制作昆虫标本
C.
观察蚂蚁搬家
D.
观察大雾天气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
A.
美工区活动
B.
音乐区活动
C.
科学区活动
D.
远足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合理性的要求。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二元分类、多元分类两种。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墨子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物,其根据是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普通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运用图像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理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