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国开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
单选题 (4 分)
A.
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
B.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的是
单选题 (4 分)
A.
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单选题 (4 分)
A.
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
没收官僚资本
C.
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
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以下不属于三大外交方针的是
单选题 (4 分)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真正不结盟”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单选题 (4 分)
A.
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B.
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
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D.
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单选题 (4 分)
A.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
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
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确立的标志是
单选题 (4 分)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也曾被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主体”是指
单选题 (4 分)
A.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单选题 (4 分)
A.
1949—1954年
B.
1952—1957年
C.
1953—1957年
D.
1955—1960年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措施是
单选题 (4 分)
A.
统筹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其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单选题 (4 分)
A.
互助组
B.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
人民公社
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规定,政协的性质是
单选题 (4 分)
A.
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家司法机关
C.
国家性质机关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单选题 (4 分)
A.
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B.
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
共产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D.
民主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单选题 (4 分)
A.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B.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
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单选题 (4 分)
A.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
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
不要四面出击
D.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多选题 (4 分)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针对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新情况,党和政府教育广大干部和党员必须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接管城市的考验和生活环境变化的考验。1951年底到1952年,在党内开展了“三反”运动,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多选题 (4 分)
A.
反贪污
B.
反行贿
C.
反浪费
D.
反官僚主义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多选题 (4 分)
A.
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
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
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渐过渡形式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多选题 (4 分)
A.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多选题 (4 分)
A.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D.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经济成分包括
多选题 (4 分)
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有
多选题 (4 分)
A.
加工订货
B.
统购包销
C.
经销代销
D.
公私合营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多选题 (4 分)
A.
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陈云在中共八大发言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其中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作为补充的是
多选题 (4 分)
A.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
B.
个体经营
C.
自由生产
D.
自由市场
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其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是
多选题 (4 分)
A.
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
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
发射了第一枚中远程导弹
D.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会议是
单选题 (4 分)
A.
中共十一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大
针对1977年至1978年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单选题 (4 分)
A.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调整、改革、充实、提高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单选题 (4 分)
A.
1971年10月
B.
1972年2月
C.
1973年1月
D.
1979年1月
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是
单选题 (4 分)
A.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单选题 (4 分)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邓小平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不断趋于成熟。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要达到的目标是
单选题 (4 分)
A.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020年,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单选题 (4 分)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共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提出了
单选题 (4 分)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六大提出了
单选题 (4 分)
A.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单选题 (4 分)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单选题 (4 分)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实现国家富强
C.
实现民族振兴
D.
实现人民幸福
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
单选题 (4 分)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从十个方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政治保障是
单选题 (4 分)
A.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B.
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C.
世界人民的支持
D.
时代提供的机遇
2018年3月5日至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是一次体现人民意愿、凝聚新时代共识、鼓舞亿万人民朝着新目标开启新征程的大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和最重大历史贡献,就是
单选题 (4 分)
A.
选举和决定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
B.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
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
D.
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中共十八大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
单选题 (4 分)
A.
“四个全面”
B.
“四个伟大”
C.
“五位一体”
D.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以下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
多选题 (4 分)
A.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
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样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多选题 (4 分)
A.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B.
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D.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1979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是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有错误的。”“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多选题 (4 分)
A.
没有把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区分开
B.
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
C.
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
D.
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
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是邓小平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1990年3月,他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对这个问题,他后来又讲过多次。他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分别是
多选题 (4 分)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建立人民公社
C.
废除人民公社
D.
发展集体经济
1992年初,在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视察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多选题 (4 分)
A.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C.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以下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多选题 (4 分)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上海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此外,还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多选题 (4 分)
A.
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群众路线
D.
独立自主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特点有
多选题 (4 分)
A.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B.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C.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D.
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2017年12月,按照中共十九大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这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一大关口,中央作出的这一系列具体部署,既侧重当务之急,又注重整体延续,划定了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线。三大攻坚战是指
多选题 (4 分)
A.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B.
精准脱贫
C.
污染防治
D.
供给侧改革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决定提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多选题 (4 分)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
确保人民主体地位
C.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构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