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昆明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

Ⅲ型超敏反应的启动因子是:
A
细胞因子
B
免疫复合物
C
免疫球蛋白
D
单核-巨噬细胞
关于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
补体参与该病的发生
B
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亲注射抗Rh血清,可预防该疾病
C
母亲在孕育第2胎Rh+胎儿时易发生
D
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新生儿体内的IgM抗体
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是:
A
细胞毒性T细胞
B
吞噬细胞
C
NK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完全吞噬是指吞噬细胞:
A
吞噬入侵的全部细菌
B
反复吞噬细菌
C
把吞噬的细菌全部被杀死
D
将细菌转移到淋巴结
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
A
T细胞
B
CD8+CTL
C
NK细胞
D
B2细胞
HLA分子多态性部位是:
A
跨膜区
B
Ⅰg样区
C
肽结合区
D
胞质区
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Ⅰ类分子限制?
A
APC与TH细胞
B
巨噬细胞与靶细胞
C
TH细胞与B细胞
D
TC细胞与靶细胞
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
A
炎症介质作用
B
免疫黏附作用
C
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D
调理作用
补体旁路经典激活途径的依次顺序是:
A
C142356789
B
C356789
C
C536789
D
C42356789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
C5b~n9
B
C6b~9
C
C5b~7
C
C5b~7
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组织或细胞损伤的机制包括:
A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B
CTL杀伤靶细胞
C
调理作用
D
ADCC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
A
反应发生快
B
通过释放组胺等介质发挥作用
C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
通常不伴有明显的组织损伤
下列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I:
A
单核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肥大细胞
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A
ADCC作用
B
释放穿孔素
C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D
分泌颗粒酶
初次应答具有下列特点:
A
潜伏期较长
B
抗体效价低
C
抗体种类以IgM为主
D
维持时间短
抗原进入机体后,机体针对该Ag可能产生下列情况:
A
产生特异性Ab
B
产生特异性Tc
C
产生特异性无应答
D
血清补体含量增高
参与细胞免疫效应的细胞是:
A
Th1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Th2细胞
D
Tc细胞
人体的主要屏障结构有:
A
皮肤屏障
B
血脑屏障
C
黏膜屏障
D
胎盘屏障
MHC分子的功能包括:
A
参与同种异体排斥反应
B
参与APC对抗原的处理与递呈
C
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D
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HLA-Ⅰ类分子的功能是:
A
识别和递呈外源性抗原
B
与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
C
在Tc细胞活化中起限制作用
D
识别和递呈内源性抗原
有关细胞因子的共性,正确的是
A
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
B
细胞因子的分泌是短时自限的
C
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D
绝大多数是高分子量的蛋白
关于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激活物质可以是细菌的内毒素
B
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
C
旁路激活途径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
旁路激活途径发挥效应比经典途径晚
关于补体生物学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
B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C
参与适应性免疫
D
参与炎症反应
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
A
补体的固有成分C1~9
B
补体受体
C
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活化调节因子
D
可溶性的补体活化调节因子
旁路途径的激活物质包括:
A
细菌脂多糖
B
葡聚糖
C
酵母多糖
D
凝聚的IgA
关于IgE特性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
IgE在五类Ig中含量最低
B
IgE有CH4区
C
IgE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D
IgE有亲细胞性
关于ADCC作用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
靶细胞与特异性抗体结合
B
Mφ、NK细胞、中性粒细胞在特异性抗体介导下杀伤靶细胞
C
Mφ、NK细胞、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与特异性抗体Fc段结合
D
需要补体参加
抗体分子中能与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是:
A
CH2
B
CDR
C
HVR
D
VL+VH
淋巴结中可捕获抗原的细胞是:
A
T淋巴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巨噬细胞
D
B淋巴母细胞
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有:
A
CD19
B
CD21
C
CD79
D
CD4
CD5+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产生抗体的类别是IgG
B
主要对一些自身抗原产生应答
C
不依赖于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D
产生的抗体有亲和力成熟现象
γδT细胞的特点是:
A
可杀伤肿瘤细胞
B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C
直接识别抗原
D
其作用受MHC的限制
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
A
NK细胞
B
T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关于NK细胞,以下正确的叙述是:
A
由淋巴系祖细胞分化而来
B
识别靶细胞具有特异性
C
体积较大
D
执行固有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包括:
A
淋巴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
A
T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B
B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
C
T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D
B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
关于TD-Ag和TI-Ag的特点错误的是:
A
TI-2抗原仅含有B细胞丝裂原
B
TD-Ag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组成
C
TI-1抗原含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细胞表位
D
TD抗原仅能刺激细胞免疫
以下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B
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
C
自身成分不具有免疫原性
D
是异物的物质一定是抗原
人类的外周免疫器官有:
A
脾脏
B
胸腺
C
淋巴结
D
MALT
免疫监视功能是指:
A
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B
在清除病毒感染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C
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D
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外,嗜酸性粒细胞也参与了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正确

错误
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的原理是发生了I型超敏反应。(

正确

错误
超敏反应是机体过强的免疫应答

正确

错误
特异性免疫应答中,Mf与Th细胞相互作用受MHC-Ⅰ类分子限制,Tc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正确

错误
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包括Tc细胞的直接杀伤和Th1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的免疫作用。

正确

错误
活化T细胞表达CD40L,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正确

错误
固有免疫中抗病毒的主要细胞因子是IFN-γ。

正确

错误
溶菌酶可损伤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

正确

错误
γδT细胞的TCR具有多样性,能识别多种病原生物抗原。

正确

错误
MHC-Ⅱ类分子与移植排斥反应无关。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