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武汉科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2.5分)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创造性
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2.5分)
A: 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唯物主义辩证法
D: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2.5分)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对立统一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2.5分)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所体现的哲理是(2.5分)
A: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B: 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C: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2.5分)
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科学的世界观
D: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2.5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2.5分)
A: 发展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2.5分)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D: 科学实验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2.5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2.5分)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2.5分)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2.5分)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2.5分)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差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2.5分)
A: 认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认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 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认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2.5分)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2.5分)
A: 永恒不变的
B: 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 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 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2.5分)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2.5分)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C: 资本主义阶级矛盾
D: 垄断组织与中小企业的矛盾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2.5分)
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 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2.5分)
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 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2.5分)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在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垄断利润是(2.5分)
A: 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 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 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 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2.5分)
A: 寄生的资本主义
B: 腐朽的资本主义
C: 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 过渡的资本主义
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2.5分)
A: 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生产社会化
D: 经营管理社会化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2.5分)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2.5分)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2.5分)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2.5分)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2.5分)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2.5分)
A: .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 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D: 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2.5分)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2.5分)
A: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 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 国家政权问题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2.5分)
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2.5分)
A: 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B: 商品的价值
C: 剩余价值
D: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2.5分)
A: 剩余价值学说
B: 劳动二重性学说
C: 生产价格理论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2.5分)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2.5分)
A: 剩余价值学说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2.5分)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2.5分)
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2.5分)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