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新疆工程学院安全系统工程(高起专)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分析步骤可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它们分别是:危险性( ),危险性( )和危险性控制对策。
A
分析、评价
B
辨识、分析
C
分级、评价
D
辨识、分级
根据“动态相关性原则”,下述正确的是( ) 。
A
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性,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B
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C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因此,管理必须激发人的工作能力
D
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
A
人的不安全行为
B
管理的缺陷
C
物的不安全状态
D
有害的作业环境
日本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是( )。
A
从定量到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B
从定性到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C
从定性到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D
从定量到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海因里希关于死亡、重伤、轻伤的比例为( )。
A
1:10:100
B
1:30:100
C
1:30:300
D
1:29:300
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是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和事故后果的严重度( )的分值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A
之和
B
分数之和
C
绝对值之和
D
乘积
由专业机构或职能部门编制使用,主要用于专业性的安全检查或特定设备的安全检查的检查表为( )。
A
设计用安全检查表
B
工段及岗位安全检查表
C
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D
厂级安全检查表
风险是事故可能性与事故严重性的结合,所以( )。
A
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l倍 。
B
事故的严重性增大l倍,危险就增大1倍。
C
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D
当事故可能性不变时,危险与事故严重性有关。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属于( )评价方法。
A
定性
B
定量
C
半定量
D
定性、定量
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依据的最主要的文件是项目(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建议书
C
施工图设计
D
设计说明书
系统安全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的 ( )
A
危险源。
B
人工作业。
C
机械。
D
人工作业与机械。
不属于预先危险分析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的是( )
A
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危害。
B
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C
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
D
检验安全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在危险度分析中,通常采用( )来评价故障类型的危险度。
A
风险率
B
可靠性
C
综合危险性指数
D
概率-严重度
在系统运行阶段,可以用( )方法辨识存在的危险因素。
A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B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C
A和B均是
D
以上均不是
安全系统工程产生于( )
A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英等工业发达国家
B
20世纪60年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
C
20世纪70年代的美英等发达国家
D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英工业发达国家
《矿山安全法》规定的矿山建设工程的“三同时”,是指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 )。
A
同时设计、同时勘察、同时施工
B
同时施工、同时修复、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
同时审批、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D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
A
人的不安全行为
B
管理的缺陷
C
物的不安全状态
D
有害的作业环境
已知系统事故发生率P,风险率R,事故损失严重度S,则( )
A
P= RS
B
R=PS
C
S =RP
D
P = R +S
在事故树分析中,反映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增减对顶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程度的是( )。
A
结构重要度
B
临界重要度
C
概率重要度
D
最小径集
在危险因素等级中,Ⅳ级表示的含义是( )
A
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B
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
C
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可以忽略;
D
临界的,偶导致事故的可能,事故处于临界状态,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危险是事故可能性与事故严重性的结合,所以( )。
A
事故的可能性增大一倍,危险就增大一倍
B
事故的严重性增大一倍,危险就增大一倍
C
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D
当事故严重性相同时,危险与事故可能性无关
进行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时,假定单元中所处理的易燃、可燃或化学活性物质的量至少为( )。
A
2268kg
B
2.27m3
C
0.454m3
D
4.54kg
在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等的情况下,从事故树结构上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的是( )。
A
结构重要度
B
临界重要度
C
概率重要度
D
最小割集
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表示:( )。
A
能使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
B
能使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析
C
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
D
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
系统安全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的( )
A
危险源。
B
人工作业。
C
机械。
D
人工作业与机械。
危险是事故可能性与事故严重性的结合,所以( )
A
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B
事故的严重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C
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D
当事故严重性相同时,危险与事故可能性无关。
DOW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计算暴露半径的公式是( )。
A
R(m)=0.84MF
B
R(m)=0.256F&EI
C
R(m)=0.84F&EI
D
R(m)=0.256MF
以下各种评价方法中不属于定量评价方法的有:( )
A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B
事故树分析
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D
危险指数评价法
绘制事故树时,当所有输入事件都发生时,输出事件E才发生,应使用( )来表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A
或门
B
与门
C
异或门
D
与或门
关于最小径集和最小割集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事件的最小割集较少事件的最小割集容易发生;
B
最小割集越多,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C
一个最小径集中所有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顶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D
最小径集是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充要条件;
我国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开发式从( )开始的。
A
20世纪80年代末
B
20世界7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
D
20世纪50年代末
故障树是一种描述因故关系有向树,寻找发生事故的基本事件或基本事件集合(即割集),才能辨识有关危险、有害因素,因而( )。
A
最小割集是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起码基本事件
B
顶上时间发生需要所有的基本事件都发生而后发生
C
故障树分析要求评价人员用“What……if”提出问题
D
故障树分析要求评价人员对基本事件给出“0或1”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的伤害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伤害是指 ( )。
A
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上,如冻伤等
B
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中毒伤害等
C
由于能量超过人体的损伤临界值导致局部或全身的伤害,如物体打击伤害等
D
由于接触的能量不能被屏蔽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伤害,如触电伤害等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导致事故发生的 ( )。
A
潜藏着的祸患
B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C
各种危险物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D
人、机、环境的危险性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与重大危险有关的物质种类不包括以下 ( ) 种。
A
爆炸性物质
B
易燃物质
C
腐蚀性物质
D
有毒物质
以下关于安全检查表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的一种有用而简单可行的方法
B
安全检查表常常用于对安全生产管理,对熟知的工艺设计、物料、设备或操作规程进行分析
C
不可用于新开发工艺过程的早期阶段,识别和消除在类似系统多年操作中所发现的危险
D
安全检查表可用于项目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
在工业生产中,设置防爆墙、防火门等主要是应用( )预防伤亡事故。
A
系统安全理论
B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用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的安全设计方法被称为( )。
A
基本安全设计
B
本质安全设计
C
自动安全装置设计
D
控制安全装置设计
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和工艺的基本状态,采用推算的方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是( ) 。
A
安全检查表法
B
概率风险评价法
C
破坏范围评价法
D
危险指数评价法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括为五个部分,即( )。
A
管理缺陷、环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B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C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
D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