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郑州澍青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
A.MHC类分子轻链
B.MHC-Ⅱ类分子0191功能区
C..MHC-Ⅱ类分子e2p2功能区
D.MHC-I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
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
A.外耳道
B.胆囊
C.小肠
D.眼结膜
关于淋球菌
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
B.G+肾形双球菌
C.空气传播
D.人是惟一宿主
青霉素、头孢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
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结核杆菌
质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D.可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有
A.APC
B. NK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物质有
A.凝聚的IgG4
B.凝聚的IgA
C. IgD
D.酵母多糖
关于MBL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活物是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
B.对激活物的识别由MBL完成
C.对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D.无需抗体参与即可激活补体
补体旁路活化途径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具有正反馈放大效应
C.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
D.激活物是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表面的成分
卡介苗是( )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
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
A.乙型脑炎
B.乙型肝炎
C..流感
D.水痘
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E受体
B.PHA受体
C.C3b受体
D.抗原受体Smlg
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是前者( )
A.无细胞壁
B.多形态性
C.可通过细菌滤器
D.依靠顶端结构吸附细胞
与B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有关的CD分子有
A.CD19
B.CD21
C.CD40
D.CD81
HLA具有高度多态性,其原因是
A.HLA基因为单倍型遗传
B.复等位基因
C.HLA基因均为共显性
D.HLA连锁不平衡
主要由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 IL-4
C.IFN-γ
D.TNF-β
CTLA-4分子
A.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
B.与B7分子之间的亲和力高于CD28
C.能与APC表面B7分子结合,抑制APC活化
D.胞浆区含有ITIM基序,可产生T细胞活化抑制信号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
A.溶血毒素
B.致热外毒素
C.剥脱性毒素
D.杀白细胞素
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 )
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HBe、抗HB
C.HBeAg、抗HBs、抗Hbo
D.HBsAg、抗HBc、HbeAg
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
A.森林脑炎病毒
B.风疹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汉坦病毒
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淋巴结内
A.深皮质区缺乏T细胞
B.生发中心生成受影响
C.胸腺依赖区T细胞数目和生发中心均不受影响
D.深皮质区T细胞缺乏,同时生发中心形成也受影响
免疫对机体
A.有利
B.有害
C.有利又有害
D.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IgM
A.IgM在分子结构上有铰链区
B.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
C.IgG的溶血作用比IgM强
D.血清中IgM由4个单体通过了链连成四聚体
内源性抗原包括
A.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病毒抗原
B.肿瘤细胞表达的肿瘤抗原
C.吞噬的细菌抗原
D.吞噬的肿瘤细胞
成熟期的树突状细胞特点有
A.高表达MHC分子
B.提呈抗原能力强
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
D.能有效刺激初始
Th2细胞通过分泌IL-4、IL-5、IL-6等细胞因子发挥其效应功能包括
A.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B.参与过敏性疾病
C.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D.抗蠕虫感染
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
D.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主要参与的细胞因子有
A. IL-4
B.IL-5
C. IL-2
D. IL-6
在抗体形成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B.所有B细胞的活化都必须有双信号刺激
C.B细胞对TD-Ag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参与
D.DC和Th细胞的作用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下面哪种免疫效应在无抗体时不能形成
A.ADCC
B.对毒素的中和作用
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D.NK杀伤作用
T细胞表面参与第一信号产生的分子包括
A.TCR
B.CD4
C.CD8
D.CD3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
A.G5a
B.C1q
C.C3
D.I因子
补体经典途径的成分包括
A.C1q
B.IgG1
C.IL—2
D.H因子
补体
A.具有相应受体
B.具有抗感染作用
C.经典途径成分包括C1—9
D.以上均正确
半抗原( )
A.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
A.IgG
B.IgM
C.IgA
D.IgD
下列有关Ⅱ型超敏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特点是发作较快
B.其发生机制是抗体直接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导致靶细胞溶解
C.青霉素等药物半抗原可引起Ⅱ型超敏反应
D.A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性心肌炎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
A.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
B.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引起发热和急性期反应
C.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D.活化后可通过释放穿孔素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
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
A.封闭抗原表位
B.抑制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抑制APC表面MHC分子表达
D.使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与IgG Fc受体交联
对TD-Ag的免疫应答过程包括
A.APC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和提呈
B.T、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效应细胞与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D.T、B细胞的活化、分化、增殖
仅表达HLA—I类分子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血小板
D.单核细胞
编码HLAAI类分子基因位点
A.HLA—A、B位点
B.HLA—A、B、c位点
C.HLA—DR位点
D. HLA—DR、DP、DQ位点
在诱发同种免疫反应中,免疫原性最强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富含HLA—PR抗原细胞
C.多形核细胞
D.肥大细胞
MHC—I类分子的功能
A.为CD8+杀伤性T细胞的识别分子
B.参与外源性抗原呈递
C.参与内源性抗原呈递
D.A+C
可使NK细胞成为LAK细胞的是
A.IL一1
B.IL—2
C.IL—3
D.IFN—α
浆细胞瘤和B细胞杂交瘤生长因子是
A.IFN—α、TNF一α
B.TNF—α、IL—1
C.IL—2、IFN—γ
D.IL—6
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C.B 细胞
D.NK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