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适应

社会化的本质就是( )的传递。
单选题 (4 分) 4分
A.
社会知识

B.
社会责任

C.
社会经验

D.
社会文化
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的( )体现在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对后期发展产生影响。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延续性

B.
连续性

C.
学习性

D.
意义
人之所以能够社会化与人自身的( )有关:是由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语言能力决定的。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能力

B.
想法

C.
经验

D.
年龄
现实自我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个体的( ),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想象情况

B.
具体情况

C.
真实情况

D.
模拟情况
( )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认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特点的感知和判断。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自我知觉

B.
社会认知

C.
个体自我

D.
精神自我
自我障碍策略是一种“故意的”自作自受。指人们预期到自己可能失败时,提前准备一系列( )的行为。
单选题 (4 分) 0分
A.
导向成功

B.
基于现实

C.
面对失败

D.
导向失败
情商又称( ),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情绪控制能力

B.
情绪智力

C.
情绪表现力

D.
情绪学习力
( )是将原因定位于人的性格、能力、态度和努力等,也被称为个人原因。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外部原因

B.
全部原因

C.
内部归因

D.
自我原因
智商可以理解为( ),是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能力

B.
经验

C.
智力

D.
知识
二、选择填空题


A-个人对于社会;B-社会所认可的心理;C–社会角色;


D-巴纳姆效应;E-积现实自我、应该自我、理想自我;F-行为定向系统;


G-个体性;H-社会性;I-想象;
10.社会化的目标是指与适应社会生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 (1) 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
填空题 (3 分) 3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C
11.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 (1) ——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填空题 (3 分) 3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B
12.人们常常认为一种虚假的、一般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性,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 (1) 。
填空题 (3 分) 3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D
13.社会化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形成符合于社会需要的稳定的 (1) 。
填空题 (3 分) 3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F
14.一个完整的人,必然既有 (1) ,又有 (2) 。
填空题 (3 分) 3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1
H
2
G
15.智商可以理解为智力包括注意、观察、 (1) 、思维、记忆等五种能力。
填空题 (3 分) 3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I
没有语言,也可以有文化,有社会化。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的过程。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没有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情商更适用于处理社会关系问题。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内部归因是将原因定位于人的性格、能力、态度和努力等,也被称为个人原因。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个性化与社会化的互动过程?


A-能动性与选择性;B-成长和发展;C–同步进行;D-共同社会生活;


个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是 (1) ,同时实现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形成或个性化的过程。一方面,个体在整个社会中 (2) ,社会对一个特定群体有着相对一致的社会期望和对待,也就是说,特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系统化的 (3) 。这种共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使得群体中的个体产生与社会期望一致的观念、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每一个个体不仅有与其他同辈相对一致的共同社会生活,还有着个人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难于被系统化的社会生活。这其中就是个体对个体的影响作用,而且,个体是一个主动的、具有 (4) 的主体。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A-替代性经验;B-言语劝说;C-成败经验;D-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E-情境条件;


(1) (1) :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 (2)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3) (3) 。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4) (4) 。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5) (5) 。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


A-社会比;B-意识;C–自己的;D-他人的;


从 (1) 行为推断自我。从 (2) 行为反应推断自我。尤其是重要他人的影响,但如果你很不幸,选择了不恰当的重要他人,可能你的人生就会丰富多彩一些,多经历一些事情。通过 (3) 较推断自我。例如:谁的胆子大?走夜路;晚上一人独处一栋大房子中。通过自我来推断自我。如果让你仔细想想,你是什么样的人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人们反省自己来了解他的自我。
父母作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也在孩子( )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性别形成

B.
性别确定

C.
双性化

D.
单性化
性别歧视,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 )对待。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平等

B.
相同

C.
不平等

D.
更好的
同性恋恐惧现象的存在是( )的结果。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被同情

B.
被习惯

C.
被歧视

D.
被接受
人的个性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加以( )的。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舍弃

B.
逆转

C.
消失

D.
改变
神经质:又称情绪稳定性特质。神经质程度高的人常感到忧伤,情绪( ),比程度低的人更容易因为日常生活的压力而感到心烦意乱。神经质程度低的人多表现为平静,自我调节能力良好,想法和行为都不容易走极端。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异常波动

B.
经常失控

C.
平稳不变

D.
容易波动
共享环境:指的是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子女所共同( )的环境,包括了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教养方式、父母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以及周边环境等。
单选题 (4 分) 4分
A.
享有

B.
建设

C.
依赖

D.
看见
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 )的情绪。
单选题 (4 分) 4分
A.
相近

B.
不同

C.
相反

D.
难以确定
( )是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觉和行为表达四部分组成的过程。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性格

B.
感情

C.
态度

D.
情绪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 )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情绪

B.
体重

C.
饮食

D.
环境
二、选择填空题


A-责任重担;B-男女角色分工;C–群体特征;


D-自我报告;E-非共享环境


F-理解;G-认识;
10.社会性别: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的期望、要求与限制,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 (1) 、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等的综合体现,是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男女两性生物性别相关的一套规范的 (2) 和行为方式。
填空题 (4 分) 4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1
B
2
C
11.现实生活中,男性性别歧视的主要表现:(1)成功压抑(2) (1) (3)情感压抑。
填空题 (3 分) 3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A
12.对一个人个性影响最显著的是他与其同伴构建起的 (1) 。
填空题 (4 分) 4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E
13.自陈式问卷是心理测试中最常用的是一种自我评定问卷方法。所谓“自陈”就是 (1) 。
填空题 (3 分) 3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D
14.在现实生活中,如何 (1) 自己的情绪, (2) 自己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很好的共处,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益。
填空题 (4 分) 4 分 (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1
G
2
F
性别差异是社会化过程的结果。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同性恋是与社会道德水平无关的现象。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遗传对于人的个性形成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同一个家庭成员的共享环境作用对于个性的塑造比共享环境因素重要。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大多数的专家认为,人类基本情绪可以分为七类。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表达情感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理解。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情绪的组织功能是指?


A-害怕、担心;B-美好方面;C–消极情绪状态;


组织功能:当人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容易注意事物的 (1) ,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可见,正性情绪促进思维的灵活性,能帮助人更理性地认识事物、做出合乎社会规范行为;当人处于 (2) 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也就是说,当人处于焦虑或恐惧中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所 (3) 的事情上,而不会注意周围的其它事情。
个性的基本特征?


A-共同性;B-独特性;C–倾向性;D-稳定性;E-可变性;


(1) :个性不是一时的心理现象,而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特质。 (2) :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经历,如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加、所处环境、遭遇重大压力事件等都可能使个性产生某些改变。 (3) :人与人之间有共性,我们都是社会人,如某一个群体、某一个阶层或某一个民族的人们会具有某些典型人格。 (4) :每个人的遗传素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学习条件和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在人群中各种人格特质以不同的程度进行着排列组合,因而造就了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如俗语所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5) :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主要表现在个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信念和做事风格等方面。
“性别”这个词则代表了与男性或女性相关的所有( )和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特质。
单选题 (4 分) 4分
A.
生理特质

B.
人性特质

C.
社会属性

D.
心理学特质
弗洛伊德提出三个“我”是指:?


A-超我;B-本我;C-自我;


(1) :是个性系统中最隐私、最原始的部分,是人的本能需求在心理上的表示。 (2) :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是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代表着理智和理性。 (3) :是个性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而形成的。
男女在那些方面有稳定的差异?


A-视觉;B-算术推理;C–胜过;D-攻击性;


第一,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男性。女孩的言语技能发展比男孩早些,但直到青少年期之前,这种差异都还非常小,成年以后,女性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逐渐明显。第二,男性在 (2) 和空间能力测验(空间知觉:从不同角度识别相同图形)中胜过女性。第三,男性在 (3) 、尤其是在靠视觉和空间技能的几何和三角推理上胜过女性。第四,男性在体力上胜过女性,而且在言语上比女性更富于 (4) 。
当我们快乐时,额眉内皱,肌肉紧张,双眼眯起,鼻头皱起。
判断题 (3 分) 3分
A.对
B.错
无需( )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内力作用

B.
环境

C.
外力作用

D.
心理暗示
态度就是对人、事物、观点的(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认识

B.
理解

C.
否定

D.
评价
弗里德曼提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务、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 )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性。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情绪、行为倾向、认知

B.
情感、行为倾向、金钱

C.
情感、行为倾向、认知

D.
激情、关心、忠诚
如何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呢?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告诉公众那些可能会阻碍助人行为的( )。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后果

B.
行为

C.
原因

D.
价值观
群体的( )比其他群体成员更可能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单选题 (4 分) 4分
A.
追随者

B.
领导者

C.
新成员

D.
老成员
人类社会中共同的规范三个规范是( )。
单选题 (4 分) 0分
A.
社会责任、平等和社会公平

B.
社会责任、互惠和社会正义

C.
个人安全、互惠和社会公平

D.
社会责任、互惠和社会公平
攻击是对他人的( )行为。
单选题 (4 分) 4分
A.
敌对

B.
破坏

C.
友善

D.
伤害
言语暴力倾向于忽视他人的( ),以致人际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
单选题 (4 分) 4分
A.
心情

B.
感受和需要

C.
地位

D.
语言
( )是由某个家庭成员或同居伴侣施加给其他成员的暴力。
单选题 (4 分) 4分
A.
亲缘暴力

B.
家庭暴力

C.
性暴力

D.
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