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无机化学

下列四类化合物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
A、
硫酸盐
B、
硫代硫酸盐
C、
过硫酸盐
D、
连多硫酸盐.
磷的单质中,热力学上最稳定的是
A、
红磷
B、
白磷
C、
黑磷
D、
黄磷
在常温下,氟和氯是气体,溴是易挥发的液体,碘为固体,在各卤素分子之间是靠什么力结合的
A、
色散力
B、
取向力
C、
诱导力
D、
分子间作用力
下列无机酸中能溶解酸性氧化物SiO2的是
A、
HCl
B、
H2SO4(浓)
C、
HF
D、
HNO3(浓)
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A、正确
B、错误
白磷分子式为P4,几何构型为四面体,每个磷原子的3s、3p轨道都发生了sp3杂化。
A、正确
B、错误
非金属单质不生成金属键的结构,所以熔点比较低,硬度比较小,都是绝缘体。
A、正确
B、错误
卤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它们在碱溶液中都能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产物随浓度及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A、正确
B、错误
一化学反应恒温恒压变化时,△rG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用下列哪一种表达方法最好
A、
△rG与T无关
B、
△rG随T变化而变化
C、
△rG与T是线性函数关系
D、
△rG随T增加而减小
如果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有回到初始状态,则体系的
A、
Q=0 W=0 △U=0 △H=0
B、
Q≠0 W≠0 △U=0△H=Q
C、
Q=-W △U=Q+W △H=0
D、
Q≠W △U=Q+W △H=0
下列有关热效应的正确说法是
A、
石墨始终在298K温度下燃烧放出的热量
B、
石墨燃烧后,使CO2的温度恢复到石墨燃烧时的起始温度,并只做体积功
C、
石墨与CO2在燃烧温度时的热效应
D、
其焓变值是人为规定的
如果某一体系从状态A变到状态B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C到B状态;另一种是经D到E,最后到B状态.体系内能的改变值为
A、
△U > 0
B、
△U<0
C、
△U = 0
D、
△U = UB - UA.
化学反应的发生常伴有热效应,通常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A、正确
B、错误
内能△U的改变值,可通过测定Q和W算出.由于内能是状态函数,因此,热和功也是状态函数。
A、正确
B、错误
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就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A、正确
B、错误
由于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所以反应式配平系数不同,该反应的反应热也不同。
A、正确
B、错误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配合物必定是含配离子的化合物
B、
配位键由配体提供孤对电子,形成体接受孤对 电子而形成
C、
配合物的内界常比外界更不易解 离
D、
配位键与共价键没有本质区别
Al3+与EDTA形成
A、
螯合物
B、
聚合物
C、
非计量化合物
D、
夹心化合物
[Ni(en)3]2+离子中镍的价态和配位数是
A、
+2,3
B、
+3,6
C、
+2,6
D、
+3,3
[Ca(EDTA)]2- 配离子中,Ca2+的配位数是
A、
1
B、
2
C、
4
D、
6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阳离子
A、正确
B、错误
配合物的内界核外界之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
A、正确
B、错误
螯合物中不含有离子键
A、正确
B、错误
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形成配位键
A、正确
B、错误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
分子个数
B、
原子个数
C、
物质的质量
D、
物质的量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32g硫分别在纯氧中和空气中完全燃烧,令前者热效应为△H1,后者热效应为△H2,则关于△H1和△H2的相对大小正确的是
A、
△H1=△H2
B、
△H1>△H2
C、
△H1<△H2
D、
无法判断
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Al+稀盐酸
B、
Ba(OH)2·8H2O+NH4Cl(s)
C、
KClO3受热分解
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
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H <0,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A、正确
B、错误
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A、正确
B、错误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A、正确
B、错误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A、正确
B、错误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A、正确
B、错误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凡是物质都能接受质子
B、
中性溶液的PH值一定为7.00
C、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D、
酸和共轭碱只是所含质子数的不同
下列关于沉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产、科研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杂的目的
B、
沉淀的溶解只能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实现
C、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D、
一般来说,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pH=1的溶液是pH=4的溶液的[H+]的倍数是
A、
3倍
B、
4倍
C、
1000倍
D、
300倍
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正确的说法是
A、
AgCl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不相等
B、
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 Ag+和Cl-
C、
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
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其溶解度不变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
A、正确
B、错误
弱酸的酸性越弱,其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强。
A、正确
B、错误
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电解质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A、正确
B、错误
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A、正确
B、错误
下列哪一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
A、
氨溶于水
B、
蔗糖溶在水中
C、
电解质溶液导电
D、
照相底片感光
元素周期律的提出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提出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
卢瑟福
B、
拉瓦锡
C、
波意尔
D、
门捷列夫
地方性“克汀病”是因为缺乏( )元素所致。
A、

B、

C、

D、
“原子学说”的创立人是
A、
道尔顿
B、
拉瓦锡
C、
波意尔
D、
门捷列夫
元素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
A、正确
B、错误
化学反应常伴有发光现象,但并非所有的发光现象都属于化学反应。
A、正确
B、错误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而物理变化无新物质产生。
A、正确
B、错误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律,绘制了元素周期表。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