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1

墨家的政治学说以“道法自然”为核心,在统治方式上强调“无为而治”。
A.对
B.错
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民主政治原则主要包括财产权不可侵犯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原则、法制主义原则、分权制衡与有限政府原则等。
A.对
B.错
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等通过某种协议组合而成的联合体。
A.对
B.错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分别从外部和内部瓦解了宗教文化,恢复了西方文化的世俗性,唤起了资本主义精神。
A.对
B.错
自由主义以自由为首选价值,强调社会活力,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向着兼顾平等的方面靠拢,所以,它走的是一条以自由为本位兼顾平等的道路。
A.对
B.错
历史上的复合制国家有君合国和政合国。
A.对
B.错
20世纪以后,改良社会主义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目标不是推翻资本主义,而是使资本主义和平过度到社会主义。
A.对
B.错
现代自由主义将自由延伸到广义的概念,在如何确保个人自由问题上,除强调消极自由外,更强调积极自由的重要性。
A.对
B.错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政府职能的根据是政府对市场机制缺陷的弥补,也就是说,只有在单靠市场无法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才存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A.对
B.错
议行合一原则是( )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A.
社会主义

B.
奴隶制

C.
资本主义

D.
封建制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而展开。
A.
统治合法性

B.
治民之术

C.
统治术

D.
治国之道
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
A.
托马斯·阿奎那

B.
菲尔默

C.
马基雅维利

D.
圣•奥古斯丁
19世纪,由于( ),民主得到了真正发展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A.
市场经济的发展

B.
教育的普及

C.
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

D.
公民选举权的扩大
集体国家元首,即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担任国家元首,如( )是集体国家元首。
A.
瑞士

B.
圣马力诺

C.
瑞典

D.
德国
( )实行的“半总统制”,介于总统共和制和议会共和制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法国

D.
俄罗斯
( )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
法治

B.
民主

C.
法制

D.
善治
社会民主党人放弃了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正统观点和原则,用( )来重新定义社会主义。
A.
社会福利

B.
社会再分配

C.
经济管理

D.
公有制
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
君主专制政体

B.
君主立宪政体

C.
民主宪政政体

D.
共和政体
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 ),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A.
生态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
理想主义

D.
实用主义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 )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在公共政策方面,( )被认为是改良社会主义的支柱。
A.
混合经济

B.
按照市场原则分配财富

C.
经济管理

D.
福利国家
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 )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A.
经验

B.
科学

C.
实证

D.
哲学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包括( )。
A.
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保障机制

C.
公民法治素养

D.
全民法治信仰
说到底,我们今天“讲政治”就是要解决( )等的关系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关系问题的可行制度和实现途径。
A.
自由

B.
民主

C.
平等

D.
效率
在1949年国际政治科学协会成立大会上,人们把政治的研究领域划分为( )。
A.
政治理论

B.
政治制度

C.
政党、舆论和政治团体

D.
国际政治
( )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
A.
经验主义途径

B.
理想主义途径

C.
现实主义途径

D.
理性主义途径
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定义主要有( )。
A.
社会共同体说

B.
社会契约说

C.
国家统治说

D.
国家要素说
政治价值体系的作用在于( )。
A.
决定了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向和目标

B.
提供了人们行为评价的标准

C.
规定了社会生活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

D.
指明了政治发展的方向
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
A.
孔子

B.
韩非

C.
庄子

D.
荀子
19世纪30年代,托克维尔访问美国以后就曾经指出,美国的社团已经成为社会行动的有力工具。
A.对
B.错
公民的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A.对
B.错
说服方式具有特定的劝导性和技巧性,其运用成功与否往往与政治权力主体所凭借的理论的力量、方案的可行性及技巧的有效性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谈判也是一种特定的说服方式。
A.对
B.错
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实现方式。
A.对
B.错
通常所说的“恩威并用”“刚柔并举”“胡萝卜加大棒”就是权力运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结合。
A.对
B.错
公共权力具有要求服从的权威性和命令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A.对
B.错
中国语境中的治理既强调党和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鲜明地反对西方学术话语中所强调的那种“没有政府的治理”,也吸收了治理在全球实践中的优秀经验,重视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
A.对
B.错
在民主国家,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A.对
B.错
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公共意见,是一种道义力量。它也被认为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A.对
B.错
政治权力有多种实现方式,一般可以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前者以惩罚为手段,后者以奖励为策略。政治权力以武力为后盾,但武力和暴力在权力“套餐”中,总是最后的选择。
A.对
B.错
从概念上看,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存在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良性运转。
A.对
B.错
如果不加以限制,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正因为如此,限制和约束权力才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普遍议题。
A.对
B.错
平等权利保障机制确保的结果的平等。
A.对
B.错
政治共识的危机主要源于社会的急剧变迁,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新的社会时,新的政治秩序最终将取代旧的政治秩序。
A.对
B.错
压力集团是西方国家主要的政治社团,它被认为是影响政治决策的三个主要因素之一。
A.对
B.错
在阶级社会,政治正义观的基本对象是关于阶级的合作与冲突,它奠定了政治秩序的基础。
A.对
B.错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权主义国家,另一种是民族主义国家。
A.对
B.错
传统自由主义坚持认为公民的平等权不仅体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应当体现为社会福利平等;不仅应当保障公民在种族、民族、性别、教育等方面的平等,还应当特别保障弱势群体。
A.对
B.错
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的支配力量,体现为“文化的领导权”或“文化的霸权”。掌握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就意味着拥有了对他人和社会的控制力。
A.对
B.错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指出:在政治生活中,共同的敌人几乎总是友谊的基础。
A.对
B.错
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在法国。
A.对
B.错